钢筋水泥之间,有时并不总是车水马龙,人声鼎沸。更多时候,是橱窗里静静停着那些车,车头灯微微反光,像还没睡醒的眼。刚过去的9月第2周,对于一部分品牌来说,是久旱逢甘霖;对另外一部分,则像午夜铃响,鬼影幢幢。谁也不会想到,中大型SUV这样传统、讲求制霸气场的细分市场,天平竟然在这个秋天豁然断裂,落地的那头响声比过去十年的营销战役都大。
一张销量榜单就像案发现场初步勘察时的照片。你看,小米YU7横空出世,方向盘还轮胎未凉,就把老大哥理想L6的“王座”拉下来擦了擦灰,自己坐上去;理想L6虽然稍显狼狈,又扳回一城,次席的位置抓得死死的。再往下,坦克500新能源、零跑C16这些名字像是从后巷摸进来的新玩家,开始分一杯羹。赛场上的老面孔问界M7,此刻只有苦笑——曾经位居金字塔尖,如今却徘徊于第18名的门槛,销量不到500辆,一夜之间从C位变成群演。
这些数字并非无根之水。数据显示,本周小米YU7交付4616辆,理想L6也终于跨过了3000大关,连一向“慢热”的理想L7都慢慢爬上了榜单“前五”。零跑C16和坦克500新能源,单周都超1600辆,看似不温不火,实则厚积薄发;特斯拉Model Y L依旧自顾自地攒着流量,破千不费吹灰之力;理想i8、钛3等新鲜血液,1200辆出头的成绩单,表现得还算体面。当然,如果你是宝马X5的忠实拥趸,这一波可能也开始有点迷茫了——面对新能源的“九比一”夹击,单周1120辆撑起了燃油车最后的体面。
有朋友问,这是不是新能源解决了“续航焦虑”或者高端出行的全部诉求才有如此成绩?讲理一点说,倒也未必。市场的体温计,有时候拴在政策手腕上,有的时候系在预期心理里。中大型SUV大势已去其实来得一点不突然,从生产端的技术升级到消费者心态的微妙变化,再到价格与配置的肉搏战,每一步都踩在了现实的坑上。新能源不只是卖个电池和几块大屏那么简单,更是“新东西”把“老东西”按在地上摩擦时零件摩擦出的火花。情怀这玩意,在公布周销量数字的时候,往往显得不堪一击。
当然,榜单从来不是条理工整的剧本。问界M7此刻冷板凳坐着,很多人都已经在书写“归去来兮”,可产品周期的逻辑绝不是一道选择题。不出意外,接下来新款上市,问界M7大概率又会迎来一波“爆发式增长”——这不是玄学,是人类“摇摆心态”的现实写照。对于品牌而已,只需撑到新版本上线,又是一个热搜话题的循环。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难不成开的是两驱?”这些变化,背后是创新速度和营销战法的不断叠加。豹8,有那么几天预热声势惊人,等真实销量登场,短时间已跌至二十九名,还不如那位资深老将——哈弗H9。至于领克09、深蓝318等车,和新锐车型相比,像是手里还在打着上个世纪的扑克。销量下滑,有时候和产品力本身没多大关系,倒像是穿了一双不合脚的球鞋,只是时代不允你磨合。
有时候,身处这样一个充满更迭、不断自我革命的行业,难免会对“市场公平”产生误会。其实,数据只给你答案,很少附赠理由。这周只有宝马X5、途昂和普拉多三款燃油SUV勉强混进前20,曾经仰望星空的“燃油信仰”已挤进养老金账户。新能源潮流汹涌来袭,一边倒的阵势已经不分东南西北地碾压过来。你问“油电之争”谁占上风,其实胜负早已写在了每一位消费者的表情包里。
理性的分析固然重要,但我得承认,数字接踵而至也让人感到一种窒息——车企推新速度和整车品质的博弈、政策红利与行业波动的拉锯,这看似是选拔最强选手的竞技赛,却也像市场“快速变脸”的迷你喜剧。大浪淘沙,剩下的有时不是金子,是活下来的老顽童。在岗的工程师常自嘲:今天干死了同行,明天就多了一个竞争对手,后天就可能自己被对手干掉,行业洗牌也就如此循环往复。资本市场或许一笑了之,可用车群体和经销商的神经却并不会因为榜单变绿而舒服几分。
有些故事没来得及书写落款,市场已匆匆掀开下一个章节。我们在讲“新能源九进十”的奇迹时,是不是也在忽略,背后那些曾经稳坐头把交椅的燃油车的衰落,其实无关对错,只是市场惯有的轮回?谁是赢家,谁是弃子,时间会说话,销量会作证,但没人能保证,明年今日,这张榜单还会留下现在这些名字。
当我们习惯了“赢家通吃”,或者每周数字刷新的快感,会不会有一天,也会怀念一成不变的落寞与踏实?在新能源车风口巨浪之中,中大型SUV的舞台还有多少“燃油老将”能够完成谢幕演出?或者,他们会不会以另一种方式,卷土重来?
舞台散场,潮水退去,大家各自归位。只是不知道,下一轮大洗牌,谁还会在台上说故事,谁会在后台收拾残局。你,又期待哪个角色,下周出现在榜单之中?
我们坚持传播有益于社会和谐发展的信息,如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正规方式联系我们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