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里,要说哪款车的话题最让人唏嘘,那奥迪Q7绝对算一个。
想当年,这可是和宝马X5、奔驰GLE掰手腕的重量级选手,是很多人心目中成功人士的座驾标配。
可如今的光景,真是让人大跌眼镜。
销量跌到了一个让人不敢相信的数字,价格也是一降再降,可市场就是不买账。
很多人都在问,这到底是怎么了?
好端端的一款旗舰豪华SUV,怎么就走到了今天这个地步?
这背后可不只是降价那么简单,里面藏着不少值得咱们普通老百姓聊聊的门道。
咱们先来看看到底有多惨。
根据五月份的数据,奥迪Q7一个月就卖了一千出头,具体是1075台。
这个数字放在整个汽车市场里可能不算啥,但你要知道它的身份和对手。
隔壁的宝马X5,自从在中国生产之后,价格下来了,车身还加长了,一个月轻轻松松卖个八九千台,是Q7的好几倍。
就连一直被大家说后排空间一般的奔驰GLE,销量也稳稳地压着Q7。
销量不行,价格自然就得松动。
现在你去4S店问问,优惠个十四五万都算是正常操作,有些地方为了清库存,价格甚至都下探到了四十多万的区间。
这对于一款曾经落地价直奔七八十万,甚至上百万的豪华SUV来说,简直就是“跳楼大甩卖”。
可问题就出在这,即便价格这么有诚意了,买的人还是不多。
这就说明,奥迪Q7的问题,已经不是单纯靠降价就能解决的了。
很多人,包括不少开了好几年Q7的老车主,都把矛头指向了一个最直观的地方——外观设计,尤其是车身的高度。
这可不是瞎说,咱们拿数据说话。
现在的奥迪Q7,车身高度是1716毫米,还不到一米七二。
这个高度,对于一辆车长超过五米的大车来说,显得特别不协调,趴在地上,远远看去就像一辆被拉长了的旅行车,而不是一辆高大威猛的SUV。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它的老对手宝马X5,车身高度是1776毫米;奔驰GLE更是达到了1797毫米,快接近一米八了。
这么一比,Q7足足比人家矮了半个头。
咱们得理解一下买这个级别车的人心里是怎么想的。
花五六十万甚至更多的钱,买一辆中大型豪华SUV,图的是什么?
除了品牌、性能,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气场”,或者说“排面”。
车子开出去得有那种高人一等的感觉,视野要开阔,车身要威武,让人一看就知道这是个“大家伙”。
可现在的Q7,开出去很容易被人误认成是小一号的Q5L,这让车主心里多憋屈?
花了旗舰的钱,却没有得到旗舰该有的视觉效果,这笔账怎么算都觉得亏。
第一代Q7为什么那么成功?
就是因为它那种圆润敦实、高大威猛的设计,一看就是“公路霸主”。
现在这个“低趴”造型,可以说是完全搞错了方向。
当然,把所有责任都推给设计也不完全公平。
奥迪Q7的内在实力其实一点不弱,空气悬架、看家的夸戳四驱系统,高配车型上还有激光大灯,这些都是实打实的好东西。
但买豪华车,很多时候买的是一种感觉和形象。
当这个形象出了问题,你里面塞再多好东西,也弥补不了第一眼的失望。
除了设计本身,奥迪整个品牌的策略也给Q7挖了个坑。
这些年,为了追求销量数字,奥迪在国内市场采取了非常激进的降价策略。
旗下的A6L、Q5L常年都有巨大的优惠,导致奥迪在很多人心里的豪华定位已经不如奔驰和宝马那么稳固了。
当一个品牌整体给人的感觉就是“折扣大”的时候,它的旗舰车型自然也就撑不起那个高高在上的价格和形象了。
大家会觉得,你连A6L都卖到三十多万了,Q7卖得贵是不是不太合理?
这种品牌形象的下滑,是温水煮青蛙,不知不觉中就削弱了Q7的竞争力。
更要命的是,时代变了,对手也变了。
以前是德系三强自己玩,现在中国自己的新能源品牌强势崛起,给传统豪华车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你看看理想L9,车高超过一米八,空间大得像个移动的家,车里冰箱、彩电、大沙发一应俱全,智能化体验更是甩了传统车厂好几条街,而价格呢?
四十多万。
对于很多家庭用户来说,花同样的钱,一边是又高又大、配置又新潮的国产新势力,另一边是看起来有点“过时”还矮半头的传统燃油车,这个选择题其实并不难做。
所以,奥迪Q7现在的尴尬处境,是一个综合性的结果。
首先是产品设计没有抓住中国消费者的核心需求,丢掉了旗舰SUV最重要的高大威猛的气场。
其次是品牌自身的降价策略,稀释了豪华光环。
最后,是没能跟上新能源和智能化的大潮,被新时代的竞争者实现了“降维打击”。
老车主们抱怨二手车价格腰斩,新客户们觉得它性价比不高,二手车商看到它都摇头,因为收回来不好卖,转手就亏钱。
这一连串的连锁反应,最终导致了它销量的崩盘。
如果奥迪在未来的改款中,还不能清醒地认识到这些问题,尤其是把车身姿态重新做得符合大家对一辆旗舰SUV的期待,那么Q7的未来恐怕只会更加艰难。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