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车企疯狂押注增程!长城偏走插混独木桥,真能逆风翻盘?

去年李想一句“多挡PHEV车企两年内必转增程”,像扔进鱼塘的炸弹。看看这组数据:2025年第一季度,奇瑞星纪元ES增程版上市一周爆单4000台,吉利悄悄申请增程器专利,连上汽、广汽都宣布年内推出增程车型。更夸张的是,小米汽车一边否认做增程,一边偷偷招聘增程工程师,只剩蔚来还在硬扛纯电路线。

2025车企疯狂押注增程!长城偏走插混独木桥,真能逆风翻盘?-有驾

这种“增程狂热”背后是血淋淋的市场现实。我试驾过星途星纪元ET增程版,17.28万的起售价能跑1615公里,满油满电实测续航突破2000公里。这种“油电双保险”的打法,让三四线城市用户彻底告别续航焦虑。反观长城,2025年3月销量不足10万辆,同比下滑2.28%,而比亚迪单月卖出37.7万辆,差距肉眼可见。

2025车企疯狂押注增程!长城偏走插混独木桥,真能逆风翻盘?-有驾

当同行都在玩增程时,长城却在做一件“反潮流”的事:死磕插混技术。我参加过长城Hi4技术的发布会,他们把研发中心搬到卡车司机身边,让用户参与设计混动系统。有个徐州卡友发现滑行阻力大,直接要求取消能量回收,工程师愣是开发出智能滑行功能,让电机在空挡时继续助力。这种“用户共创”模式,让Hi4技术实现了16:1的超高压缩比,热效率提升1%能省0.5升油。

2025车企疯狂押注增程!长城偏走插混独木桥,真能逆风翻盘?-有驾

更绝的是,长城把四驱混动的价格打下来了。以前四驱车型要比两驱贵20%,现在Hi4技术让两驱价格买到四驱性能。我试驾过哈弗猛龙,纯电续航105公里,综合油耗1.58L,关键是底盘调校得像德系车,过弯侧倾控制比某些30万级SUV还好。这种“技术普惠”策略,让长城在20万元以上车型市场站稳脚跟,4月该细分市场销量同比增长2.87%。

2025车企疯狂押注增程!长城偏走插混独木桥,真能逆风翻盘?-有驾

2025年新能源政策像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积分比例提高到48%,倒逼车企加速电动化;另一方面,氢能补贴加码,燃料电池重卡每辆最高补15万。长城的选择很聪明:插混车型既能吃新能源积分,又能通过Hi4-G技术切入氢能重卡市场。他们在保定建了个重卡混动实验室,让卡友参与研发,最终把临沂到上海的快递路线油耗干到19.9L/100km,这比某些进口品牌省了快一半。

2025车企疯狂押注增程!长城偏走插混独木桥,真能逆风翻盘?-有驾

但风险同样存在。工信部规划2025年新能源车渗透率超50%,增程式车型可能面临政策边缘化。不过长城早有后手:海外市场布局。2025年他们计划出口55万辆,巴西工厂投产避开高关税,俄罗斯市场年销22万辆。这种“国内插混守基本盘,海外市场找增量”的打法,或许能让长城在行业洗牌中活下来。

2025车企疯狂押注增程!长城偏走插混独木桥,真能逆风翻盘?-有驾

现在的问题不是“增程好不好”,而是“长城能不能赢”。我问过一个资深汽车工程师,他说增程技术就像“手机充电宝”,解决续航焦虑但效率不高;而插混是“双引擎飞机”,高速用油、市区用电。但现实是,消费者更关心钱包。当星途星纪元ES增程版用17万价格实现1600公里续航时,技术参数的优劣可能变得不重要。

不过长城也有自己的护城河。他们的Hi4技术体系覆盖乘用车、商用车、氢能重卡,甚至连无人机都用上了混动技术。这种全动力布局,让长城在政策变动时有更多选择。就像李瑞峰说的:“我们不做增程,是因为Hi4能覆盖所有场景。”

站在2025年的十字路口,长城的选择像一场豪赌。如果插混技术能突破效率瓶颈,如果海外市场能打开增量,如果政策风向不突变,魏建军的固执或许能成就一段传奇。但如果增程成为主流,如果插混被市场抛弃,长城可能会成为下一个诺基亚。这场赌局的结果,或许在2025年底就能见分晓。

如果是你,会选择坚持技术路线的长城,还是顺应市场的其他品牌?在评论区留下你的选择,看看有多少人支持“技术偏执狂”。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