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动力电池格局生变,中国企业拿下近70%份额!
今天打开手机,一条消息震撼了整个汽车圈:2025年1-9月,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达到811.7GWh,同比增长34.7%。而更令人惊叹的是,中国电池企业在这场全球竞赛中,一举拿下了68.2%的市场份额,相当于全球每10辆电动汽车中,就有近7辆搭载着“中国芯”!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它意味着中国企业在全球动力电池领域已经占据了绝对主导地位。
中国军团,集体爆发
细看数据,中国企业的表现可谓全面开花:
宁德时代以297.2GWh的装车量稳坐头把交椅,独占全球36.6%的市场。它的装车量甚至超过了榜单中第3至第10名8家企业的总和,其实力之强可见一斑。
比亚迪更是表现抢眼,装车量达145GWh,同比增长45.6%。值得一提的是,比亚迪一家的装车量已经超过了三家韩系电池企业的总和(137.2GWh),这在五年前是难以想象的。
此外,中创新航、国轩高科、亿纬锂能和蜂巢能源也纷纷跻身全球前十。其中蜂巢能源增速最为亮眼,同比增长高达89.5%,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动力电池企业。
韩国企业,节节败退
相比之下,韩国三大电池企业的日子就不那么好过了。LG新能源、SK On和三星SDI三家的合计市场份额仅为16.9%,较去年同期下降了3.3个百分点。
更尴尬的是,三星SDI成为前十名中唯一负增长的企业,装车量同比下降4.7%。曾经的动力电池巨头,如今在中国企业的强势崛起面前,显得步履维艰。
技术路线,中国说了算
市场份额的背后,是技术路线的竞争。今年动力电池领域最大的变化,就是磷酸铁锂(LFP)全面压制三元锂电池的增长空间。
2025年一季度,三元电池装车量同比大幅下滑19%,而铁锂电池却保持着93.6%的高增速。曾经三元电池的基本盘——高端车型,如今也已被铁锂大规模攻占。像小鹏P7+这样的5米大型轿车,全系搭载铁锂电池,一季度销量接近2.4万辆,充分证明铁锂技术已足够满足高端车型需求。
这一转变恰恰击中了中国企业的优势领域。中国企业在铁锂电池领域的技术积累和成本控制能力,让海外竞争对手难以企及。
未来之争,已然开启
当下的竞争尚未结束,下一轮技术竞赛的哨声已经吹响。在刚刚落幕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固态电池成为焦点话题。
虽然全固态电池的规模化量产预计要到2027年后,但中国企业早已布局。蜂巢能源提出了“三步走”策略:深化液态电池基本盘、攻坚半固态产业化、突破全固态技术。其热复合转印技术已实现270Wh/kg方形半固态电芯量产,并搭载欧洲豪华品牌车型。
相比之下,日本丰田虽然喊了八年“固态电池装车”,却至今未能交付一台量产车。在下一代电池技术的竞赛中,中国企业又一次跑在了前面。
结语:中国电池,全球赋能
回看十年前,中国电池企业还在追赶日韩技术的脚步;如今,中国企业已引领全球动力电池的发展方向。从技术创新到产能规模,从成本控制到全球布局,中国电池企业已经构建起全方位的竞争优势。
随着全球能源转型加速,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心脏”,其战略地位愈发重要。中国电池企业的崛起,不仅改变了全球产业链格局,更为中国乃至全球的绿色出行注入强劲动力。
未来已来,中国电池正在为整个世界赋能。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