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产销量回暖
听说啊,日产汽车在6月份在中国的销量达到了53843辆,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9%。这可是从去年3月份以来,连续15个月之后第一次出现正增长,说明他们在中国市场调整战略已经初见成效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们新推出的纯电轿车N7,上市才两个月就卖了6189辆,占了整个品牌销量的11.5%,成了带动整体销量增长的关键力量。
本土化创新引领增长
“本土化创新”正在成为推动增长的强引擎。
N7的突然爆红,可不是偶然。这款车是由中国团队主导研发的,第一次打破了合资车企那种“总部遥控”的传统模式。从产品设计到动力配置,中国团队拥有完全的决策权。他们深入了解了中国家庭用户的真实需求,打造出一款车长4930mm、轴距2915mm的车型,实现了“B级尺寸、C级空间”的体验。再加上18°可调座椅和高达83%的得房率,直接解决了“一车多用”的痛点。
而且,它还继承了日产“大沙发”一贯的舒适性。更让人眼前一亮的是,N7并不是靠降价来抢市场,而是用越级的配置来提升价值:全系标配8155芯片,18项被动安全配置,顶配车型甚至配备了8295P芯片和高速NOA功能,在11.99万到14.99万元的价格区间,堪称“性价比天花板”。
这种“在中国定义、向全球复制”的模式,正在改变过去合资品牌只把技术往中国输入的历史。目前,N7已经开始做海外适配的准备,计划在2026年出口到东南亚、中东和拉美市场,成为日产“逆向输出”全球的重要载体。
新能源战略加速落地
新能源战略正在加速落地,不是说说而已。N7的成功,只是日产在中国市场推进新能源转型的一个缩影。2025年,日产宣布在未来三年内投入100亿元用于新能源领域的研发,技术团队规模也将扩大到4000人。同时,他们还和华为合作,把鸿蒙系统装进车里;和Momenta一起开发“端到端”的智能驾驶系统,打造一个“中国大脑+全球基因”的技术生态。
这种开放合作的模式,已经在N7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比如它搭载的“全域智能防晕车”技术,有13项应对措施,能有效减少长途驾驶带来的不适感。另外,和Momenta一起开发的“城市记忆领航NOA”功能,可以在复杂的路况下实现点对点的辅助驾驶,是合资品牌中第一个落地这项技术的车型。
在产能方面,因为N7的订单远超预期,日产已经启动了供应商增产会议,抽调其他工厂的人手、优化生产线,目标是让产能翻一番。目前,N7低配版的交付周期已经达到了8到10周,说明市场对这款车的需求非常强劲。
日产中国战略升级
这次增长,其实背后是日产对中国市场重新有了新的认识。2025年初,日产中国管理委员会主席马智欣就说了,以后中国市场研发团队要主导包括出口车型在内的核心产品开发。这样一来,像N7这款车从开始立项到正式上市,只用了24个月,比以前的传统流程快了33%。
另外,日产还跟东风集团成立了合资公司,专门做进出口业务,计划在2025年就开始出口。首批四款新能源车会利用中国供应链的成本优势,打着“中国制造”的招牌,卖到全球去。
说到竞争这块儿,日产这次的增长可真是不容易。虽然6月份中国乘用车市场整体同比增长了18.1%,但主流的合资品牌市场份额却一直在往下掉,现在只有24.5%了,日系品牌的份额也比去年同期少了2.3个百分点。在这种情况下,日产靠着新能源车的突破,终于打破了连续15个月的下滑局面,还在合资品牌里杀出了一条血路——他们的新能源车渗透率达到了11.5%,远超合资品牌平均的5.3%。
日产转型双驱动
日产增长的背后,其实能看出它在转型上是踩准了中国市场的两个大趋势:第一个是新能源车,现在不再只是靠政策推动了,而是看产品本身能不能打。像N7这款车卖得这么好,就说明合资品牌只要做好本土化创新,照样能赢得消费者的认可。第二个是智能化竞争越来越激烈,已经到了“深水区”。而日产和华为、Momenta这些合作伙伴联手,让它在智能驾驶和车机系统方面也跟上了第一梯队的节奏。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