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迪半年狂卖850万辆,为什么7000块的高端车没人要?
走进任何一家雅迪门店,最显眼的位置永远摆着2000-4000元的车型。 店员会告诉你:“4000块以上的车? 看的人多,掏钱的少。 ”而角落里标价6999元的VFLY高端系列,一个月能卖5台就算走运了。
更残酷的数据在后台:京东雅迪旗舰店里,4000元是条生死线,超过这条线销量直线跳水,万元车型的购买记录几乎空白。 而在7000元以上的高端战场,雅迪只啃下4.1%的份额,剩下95.5%被九号和小牛轻松瓜分。
1. 品牌烙印:消费者心里早给雅迪贴了“低价”标签
“家长带着孩子来看车,孩子想要智能款,家长一听价格就瞪眼:‘雅迪凭什么卖3000以上? ’”干了十年的经销商一语道破。 这种认知像铁链锁死了雅迪,用户只认它是“能跑、便宜、耐造”的买菜车,多掏一分钱都觉得亏。
中学生群体里甚至流传着“宁借九号不改雅迪”的梗。 00后直言:“骑九号是潮人,骑雅迪像外卖员”。 当年轻人把品牌当成社交身份时,雅迪的土味形象彻底暴露短板。
子品牌VFLY试图破局,却犯了大忌:门店和雅迪主品牌混在一起卖,宣传语从“保时捷设计”缩水成普通高端车。 经销商苦笑:“消费者摸着VFLY的保时捷标,转头问‘这车能不能便宜到4000? ’”。
2. 伪高端真相:拖拉机装个iPad还是拖拉机
撕开雅迪高端车的华丽包装,本质仍是“堆料”。 VFLY顶着保时捷设计光环,塞进大屏幕和语音助手,实际体验却翻车不断:“导航卡成PPT,语音唤醒十次有八次失灵”“七千块买了个带iPad的拖拉机”。
反观九号的杀手锏,是让用户觉得“钱花得值”:RideyGo!2.0系统无感解锁,过减速带自动调软减震,AI学习骑行路线主动绕开积水路段。 小牛的智能中枢甚至能联动头盔提示转弯。 这些体验,雅迪的卡顿屏幕根本给不了。
研发投入的差距更戳破泡沫:雅迪每年砸4.37%营收搞营销,研发只占3.56%;九号却把5.75%的钱投入技术迭代。 当九号调试AI路况预判时,雅迪正忙着在春晚打广告、赞助《狂飙》剧组。
3. 政策绞索:上万元买的竟是“禁行区体验卡”
雅迪最致命的问题藏在产品结构里,万元级车型超80%是电动摩托车。 这意味着消费者付完钱才发现:要考驾照、不能进市中心、小区车库贴了禁入标志。
南京电动车火灾后,全国上百个城市严控电摩上路。 有用户吐槽:“花一万二买的雅迪电摩,刚上路就被交警拦下,说主干道禁行,最后推着车走了三公里”。
对手却早早避开雷区:九号A2系列走轻便电自路线,智能功能不减还能挂绿牌畅行;小牛GOVA F0用锂电减重,塞进定位系统仍符合新国标。 政策铁拳砸下时,雅迪仓库里还堆着16.53亿存货,光电池和车架就占9.5亿。
4. 信任崩塌:投诉榜比销量榜更热闹
黑猫投诉平台躺着2616条对雅迪的血泪控诉:“广告吹续航百公里,实际骑40公里就趴窝”“刚过质保电池就报废,客服冷冰冰甩句‘自己处理’”。
2024年监管抽检更曝光致命问题:广东质检局查出雅迪多款高端车电气安全不达标,电池篡改后自燃风险激增;抚州市监局抓包座椅非法改装。 当这些新闻和七千块的定价摆在一起,消费者直接选择用脚投票。
经销商仓库成了重灾区。 “去年压货的VFLY现在打六折都卖不动,电池放太久都亏电了。 ”有店主指着满库房积灰的车架苦笑,“厂家当初吹高端,现在全让我们吞苦果”。
5. 海外碰壁:德国人说“这钱够买二手汽车了”
国内卖不动,出海更惨烈。 雅迪在越南砸重金建厂,推出折合4.5万的VF F200,德国用户一句“够买辆二手汽车了”直接判了死刑。
对比小牛在西班牙主动降价适配本地收入,九号借Segway遗产打通欧美渠道,雅迪把国内那套高价低配玩法搬到海外,结果撞得头破血流。 财报里刺眼的数字说明一切:经营现金流首次净流出6.97亿,应付账款从136亿暴跌到119亿,连供应商都开始收紧账期。
回头看看雅迪那句“更高端的电动车”广告语,现在听来格外讽刺。 当消费者摸着干瘪的钱包,看着满街禁行标志,再瞥一眼导航卡死的“高端屏幕”,答案早就写在销量里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