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照这样考,你敢上路吗,马路杀手太可怕

现在咱们要是说起考驾驶证,大家伙儿脑子里想到的,肯定都是驾校里起早贪黑地练车,教练在旁边不停地念叨,还有考试时那种心提到嗓子眼的紧张劲儿。

科目一的题库要刷上千道,科目二的倒车入库、侧方停车,差一厘米都可能挂科,科目三上路考,更是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可以说,现在的一本驾驶证,那都是实打实练出来、考出来的,含金量不低。

但是,您能想象吗?

驾照这样考,你敢上路吗,马路杀手太可怕-有驾

在几十年前,考个驾驶证的过程,可能会简单到让人觉得像是在开玩笑。

有一本这样考出来的驾驶证,真要让你开车上路,你心里能踏实吗?

这事儿得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说起。

那时候,咱们国家正在快速发展,但普通老百姓家里的生活条件跟现在没法比。

马路上跑的,大多是自行车,能有个“永久”、“飞鸽”牌的自行车,就算是挺不错的代步工具了。

小汽车那是极少数人才有的,寻常人家想都不敢想。

不过,有一种新潮的交通工具开始流行起来,那就是摩托车。

那“突突突”的马达声,在当时听起来,就代表着速度和时髦。

对于很多需要通勤上班的人来说,摩托车简直就是个“神器”。

就拿一些单位的女同事来说,她们每天蹬着自行车上班,又累又费时,特别是遇到刮风下雨,更是辛苦。

看着身边有人骑着摩托车,一阵风似的就到了单位,心里那叫一个羡慕。

羡慕归羡慕,可想骑摩托车,就得先有驾驶证,这在当时可不是一件容易事。

考证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学习、去练习,但那时候的单位请假不像现在这么方便,家里孩子又小需要照顾,时间上根本抽不开。

所以,很多人虽然心里痒痒,也只能看着别人的摩托车干着急。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听起来像是“天大”的好消息传开了。

有同事说,他有路子,认识管考证的人,只要交750块钱,就能帮忙把证考下来,过程还特别简单。

750块钱,在今天可能不算什么,但在九十年代,那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那时候一个普通工人的月工资也就三四百块钱,这750块相当于一个家庭将近两个月的收入了。

可即便如此,为了能摆脱骑自行车的辛苦,实现“摩托梦”,几位女同事还是一狠心,凑钱报了名。

驾照这样考,你敢上路吗,马路杀手太可怕-有驾

接下来发生的事,就有点让人大跌眼镜了。

她们拿到了一本交通法规和驾驶知识的手册,按理说,这上面的东西都是开车上路保命的知识,得一个字一个字地啃,记在脑子里。

可她们压根就没怎么看,因为“帮忙”的人早就打点好了一切。

到了理论考试那天,她们只需要照着提前准备好的答案,往卷子上一抄就行了。

一场本该严肃的法规考试,就这么稀里糊涂地通过了。

理论考完了,该上车实际操作了吧。

让人想不到的是,根本就没有教练来教她们。

她们自己找了个空闲时间,就在单位的大操场上,自己摸索着骑了几圈。

等到正式考试那天,考场竟然也设在了她们单位的操场上。

几位女同事紧张地跨上摩托车,车子一启动,就跟喝醉了酒似的,歪歪扭扭,根本走不直。

可就在这摇摇晃晃开了还不到十米的距离,考试就结束了。

更滑稽的是,在她们开车的过程中,所谓的考官就跟在车子后面跑,还伸着手,生怕她们摔倒了,那样子哪像在考试,分明就是在旁边保驾护航。

就这样,一场近乎儿戏的“考试”结束了,结果毫无意外:全部通过。

没过多久,一本盖着红章的摩托车驾驶证,就真的发到了她们手上。

证是拿到了,可新的问题也来了。

驾驶证可以靠“走后门”拿到,但开车的技术和胆量却是买不来的。

当她们真的手握车把,准备把车骑到车水马龙的大马路上时,心里一下子就慌了。

理论知识是抄的,实际开车是考官扶着过的,什么叫油离配合,怎么紧急刹车,遇到突发情况该怎么办,脑子里完全是一片空白。

那本红色的驾驶证,此刻非但没有给她们带来便利,反而成了一种沉甸甸的心理负担。

她们不敢上路,因为她们心里清楚,自己根本就不会开车。

驾照这样考,你敢上路吗,马路杀手太可怕-有驾

没办法,她们只好求助于自己的丈夫,希望家里人能教教自己。

可学车这事儿,教的人急,学的人笨,最容易引发家庭矛盾。

丈夫们看着她们连车都坐不稳,油门刹车讲了好多遍还是记不住,耐心很快就被磨没了,脾气也上来了,忍不住就开骂:“怎么这么笨,教都教不会!”“我看你根本就不是开车的料,还是老老实实骑你的自行车吧!”最后,丈夫们甩手不教了,也不放心让她们自己开车上路。

这么一来,骑摩托车上班的计划就彻底泡汤了。

那辆承载着梦想的摩托车,可能就在家里某个角落静静地落灰,而她们依旧每天蹬着自行车,穿梭在上下班的人流中。

那本花了750元巨款办下来的驾驶证,成了一张名副其实的“废纸”。

按照规定,驾驶证每年都要年审,年审还得交钱。

有的人一次都没去年审过,有的人审了一两次也放弃了。

大家觉得,既然证在手也不会开车,何必再花那个冤枉钱呢?

就这样,750块钱打了水漂。

很多年以后,这几位同事聚在一起聊起当年的这件糗事,都会忍不住哈哈大笑,笑自己当年的天真和愚蠢。

笑过之后,心里又会泛起一丝后怕。

她们意识到,当初那种考证方式,根本就是拿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在开玩笑。

幸好她们有自知之明,没有真的“勇闯”马路,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这个故事听起来有些荒诞,但它却是那个特殊年代的一个真实侧影,反映了当时社会在管理上的一些不规范之处。

然而,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从那个年代到今天,我们的社会取得了多么巨大的进步。

如今,想再通过这种方式拿到驾驶证,是绝对不可能的了。

现在的驾考体系,从理论学习到实际路考,每一个环节都变得无比严格和透明。

理论考试是电脑随机出题,人脸识别登录,杜绝了作弊的可能;场地和道路考试,全程都有电子设备监控,车辆上的各种传感器会精准判断你的每一个操作是否规范,任何一个微小的失误都逃不过电脑的“眼睛”,人为操作的空间被压缩到了最低。

这种变化,不仅仅是技术的进步,更是我们整个社会对生命安全敬畏之心的体现。

它告诉我们一个最简单的道理: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

任何关乎生命安全的事情,都来不得半点虚假和侥幸,必须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

那本“不敢上路”的驾驶证,如今看来,更像是一面镜子,照见了过去,也让我们更加珍惜现在这个规则明晰、安全至上的时代。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