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我那位预算七万的亲戚,把名爵四开回老家了。这车不大,不到四米五的车长,肌肉感十足的掀背设计,特别适合咱们这小县城的场景——路窄拥堵,停车难。长辈们看着也不觉得突兀,反正就是个时尚点的家用车,配上动感的线条,还能惹得他们啧啧称赞:年轻人喜欢这样的酷炫款。我其实在想,这车的销量,可能还会比以前预想的好吧。
不过说实话,买完回来那天,我还默默琢磨,这样的设计未来能流行多久?年轻人喜欢掀背,长辈觉得帅气,可这车的空间表现到底咋样?往后会不会觉得小车,空间太局促?
而且你知道吗,短短一个月后,零跑公布了Lafa五的预售,官方喊价十点五八到十三点一八万,听呢,的确挺震惊的。朋友圈炸锅似的,满屏都是这车想刚名爵四,但价格直接往上冲十里地。我仔细端详了一下,这车有无边框车门,配备一三二千瓦的电机,六秒四破百,快充支持四C,芯片用的还是高通八二九五,配置确实不低。
我还特意翻了下零跑的官方资料,显得它在性能上似乎越级碾压名爵四——要说科技感,几乎塞了大包科技树在紧凑车里,配置党一定会喜欢。你看,六秒四破百,快充能在30分钟不到充满一半电,芯片又是高通这个玩过的,体验上感觉也挺顺畅。重点是,纸面上配置那么强的车,价格竟然比名爵四还要高点,怎么回事呢?
这也是我疑惑的地方,因为一年前极狐T也是走运动感路线,也是差异化竞争,但终端价一降再降,到最后都掉到友商车流里了。你说,零跑Lafa五,想用堆料吸引消费者,但没考虑到的一个点是,消费者除了科技配置外,还很看重售价、网络和售后。
对,没错,咱们再算一笔账吧:那三百多千瓦的电机,快充功能,芯片升级,成本不可能就只增加几千块,估算这块可能要多出个几千到一万块不等。加上其他制造成本、渠道流通环节的利润,整体售价拉高其实也可以理解。
这里面其实有个潜台词——零跑在发布会上喊出高端化,可能更多是在为未来让利留空间。比如上市三个月内,搞个一到两万的优惠,性价比就能让人心动。你想想,要真把价格抹到十万出头,那市场接受度要比现在高得多。
我有点自我更正的意思:刚才说越级碾压可能大了点。毕竟,配置再高,终端优惠空间、售后体系更靠谱,才是真正能留住顾客的关键。要不然,再厉害的配置也只是纸面上的光。
这个点我还纳了个小闷——你觉得像零跑这样高配高价的车型,未来还能持续走量吗?如果价格不能适当调低,消费者不买账,恐怕首发热潮很快就会过去,变成技术秀。
对了,这个车的目标用户到底是谁?是不是跟名爵四重叠?两者都想走年轻化、运动范儿,价格相差一两万,差异化怎么体现?其实我觉得,除了颜值和配置,服务和网络渠道的布局很关键。你看过零跑的售后服务吗?我听朋友说,保修不穷,是挺好的,但比不了那些渠道遍布的传统品牌。
我对这车的最大疑问还是:它到底能不能快点调价,打破目前的定价壁垒,才能走得更远一点。否则,年底前,要是交付量没个五千台,我估计还得是个技术展览,走走过场。
你们怎么看?是愿意为那一圈无边框玻璃和六秒四的性能埋单,还是继续在价格表上算算账?还是说,直接摇摇头,期待下一款更实用的?我这两天还翻了下笔记,发现偶尔会碰到买车人的看重点,除了车子本身,售后、网络、保值率这些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就说个最实际的:百公里成本,现在估计得十块左右,油车可能会再低点,但二手车的保值率,我猜也就四成五六(这段先按下不表),但买电车的年轻人喜欢用得快,用得新,这个市场你怎么看?我其实不太敢妄断,但这或许就是下一篇文章的题材。
哎,做这些分析,感觉像在做生活的算数题——一辆车的价值,不只是它的配置单,还要看未来的价格、渠道和服务。也许你也跟我一样,觉得技术再牛,嘴上说的终究只是光鲜亮丽的幻觉。
突然想到,刚才我还看了个朋友发的朋友圈:他调侃说,还记得当年买车标志207的时候,只是因为便宜,好用就行。现在呢,预算变了。你会不会觉得,很多时候我们买车,还是在找那点刚刚好的感觉。
零跑Lafa五要不要成为新一代性能车的真香标杆,关键还是看它能不能在市场上快速调价,以及能否建立起令人满意的服务体系。要是年底交付数达不到预期,那真得想想,是不是配置再堆,也难逃价格战的洪流。
你觉得呢?是不是像我猜测的:这车的潜力,可能比我们看得还要复杂?也许,下一次我得熬个夜,把那个无边框门的细节拍个照,看看它的门缝是不是实打实的,毕竟细节才是真正的刀锋。
现实点说,车企这种技术秀多半是看似漂亮,实际上得用时间验证。毕竟,哪个品牌的愿景不是先扮靓,再拼钱?但未来如果有人问你:你还会继续关注这款车吗? 你会怎么回答?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