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开完两千公里才明白:油车修的是“肉体”,电车渡的是“天劫”

国庆假期一过,油电大战这个话题,又被拉出来公开处刑了。

讲真,这事儿每年都得来一次,跟大姨妈一样准时,比新闻联播都稳定。

核心场景就一个:某位开着美系大别克的朋友,跑了两千公里,在服务区加油站享受着三分钟满血复活的快感,然后看着隔壁排队充电、眼神里三分绝望七分迷茫的新能源车主,嘴角不自觉地露出了三分讥笑,三分薄凉,和四分漫不经心。

他觉得他赢了。

但一回到车上,继续开个两小时,那老腰就跟被人卸了重装一样疼,脖子僵得像上了发条的铁皮人,精神高度紧张,生怕前面一个急刹自己就直接追上去表演一个“爱的魔力转圈圈”。

这时候,他又开始幻想,如果自己开的是个电动爹,启动个L2辅助驾驶,自己是不是就能在车里翘着二郎腿刷抖音,顺便思考一下宇宙的起源和生命的真谛?

你看,这事儿一下就变得魔幻了。

这已经不是油车和电车的战争,这是两种人生修行法门之间的对决。

选油车,走的是“炼体流”的路子。核心要义是简单、粗暴、稳定。加油站就是你的回血丹,全国各地都有,三分钟一颗,童叟无欺,保证你真气充盈。这种确定性,就像你妈觉得你冷,总会给你准备秋裤一样,踏实。我作为一个懒人,这种确定性就是我的命。

加油的快乐,不在于你加了多少油,而在于你看着别人充不上电。人类的快乐,本质上就是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当你在服务区咖啡都喝完一杯了,旁边那哥们儿的电还没充到80%,你嘴上说着“兄弟,别急”,心里想的却是“666,再多排一会儿,让我多爽一下”。

这就是犬儒主义的快乐,纯粹且低级。

但炼体流的代价是什么?是肉体的折磨。老一代的燃油车,特别是那种没啥智能配置的,开长途就是一场对你肉体的物理超度。你不是在开车,你是在跟方向盘、油门和刹车进行一场长达十几个小时的贴身肉搏。智能化的浓度太低,车不会帮你思考,它只会忠实地执行你每一个愚蠢或英明的决定。一天开下来,感觉身体被掏空,灵魂都快出窍了,比上班还累。这他妈谁受得了啊?!

我开完两千公里才明白:油车修的是“肉体”,电车渡的是“天劫”-有驾

而选电车呢,走的是“元神流”的路子。

核心是飘逸、潇洒、不沾因果。一键开启辅助驾驶,车辆自己走直线,自己跟车,自己拐弯,你从一个“驾驶员”瞬间升格成了一个“监工”。你唯一要做的就是假装你还在开车,手扶着方向盘,眼神深邃地望着远方,其实脑子里可能在想中午是吃泡面加肠还是加俩蛋。

这是一种降维打击。当炼体流还在苦哈哈地修炼肉身时,元神流已经开始元神出窍,云游四方了。

身体上的舒适,是电车给信徒们最直接的赏赐。

但元神流的命门在哪?在“渡劫”。

充电就是你的天劫。平时在城里,家楼下有充电桩,公司有充电桩,你感觉自己就是雷电法王,电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可一旦上了高速,特别是节假日的高速,服务区那个充电桩,就成了你的飞升台,也可能是你的断头台。

排在你前面的每一辆车,都像是挡在你成仙路上的心魔。你看着手机里飞速下降的电量,和龟速前进的队伍,那一刻,什么智能座舱,什么零百加速,都成了笑话。你开始怀疑人生,开始问候车企设计师的家人,开始思考自己当初为什么要做这个大冤种。

最好的自动驾驶技术,也算不出下一个服务区要排队多久。自动驾驶的终极难题不是代码,不是激光雷达,是突然从绿化带里闪现出来的老头乐,和国庆服务区里那根被三辆车同时盯着的充电枪。

所以你看,问题根本不在车。

油车的核心优势,是加油站这个烂到骨子里的、但又无敌好用的基础设施。它就像压缩毛巾,看着不起眼,泡水里就变得巨大。几分钟,就把几百公里的能量灌进去了。

电车的核心优势,是智能化带来的“偷懒权”。它把驾驶中最无聊、最重复的那部分劳动给外包了,让你把精力留给更重要的事情,比如在服务区排队时跟人吵架。

这两种选择,本质上是一种精神状态的选择。

你究竟是更害怕肉体的疲劳,还是更害怕精神的焦虑?

你选择燃油车,等于你承认自己是个凡人,愿意用身体的辛苦去换取内心的确定性。这种安全感,又有点像裹脚布,闻着臭,但确实保护过你的脚。

你选择新能源,等于你愿意用一点点不确定性,去赌一个更轻松、更未来的体验。你相信科技,相信“大力出奇迹”,你觉得只要自己运气好,就永远不会是排队最长的那一个。这是一种信仰,会买特斯拉的人,就是喜欢特斯拉本身,你跟他聊充电排队,他会跟你聊马斯克的火星梦。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我开完两千公里才明白:油车修的是“肉体”,电车渡的是“天劫”-有驾

讲真,我上次这么累还是因为帮邻居搬家,结果他家那个冰箱比我还重。

车企们现在在干嘛?不装了,摊牌了,都在“我全都要”。

新出的混动车型,一个个都跟道诡异仙里的怪物一样,既要加油的便捷,又要用电的安静和智能,试图把炼体流和元神流缝合成一个究极缝合怪。结果就是,它们继承了两边的优点,也继承了两边的复杂。系统一出问题,你都不知道是该骂发动机还是该骂电动机。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把开车比喻成修仙,可能有点魔幻,但你仔细想想,是不是内味儿就出来了?

所以别问我选油车还是电车。

这个问题对于一个成熟的中年人来说,毫无意义。

因为成熟的中年人会发现,最好的解决方案是“不出门”。

我开完两千公里才明白:油车修的是“肉体”,电车渡的是“天劫”-有驾

如果非要出门,最好的车,永远是老板的车。

因为你不用自己开,也不用自己加油,更不用担心在服务区排队充电时心态爆炸。你只需要在后排安详地睡去,把所有肉体和精神的折磨,都留给那个叫“司机”的倒霉蛋。

这,才是飞升的终极奥义。

本报道旨在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如有版权或内容问题,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第一时间核查并调整。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