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迪新车上市,续航700公里引质疑,真相令人意外

最近汽车圈里,一汽奥迪在杭州发布新车的事儿传得沸沸扬扬。

他们推出了一款叫Q6L e-tron的纯电动SUV,宣传的时候调子起得很高,说是基于什么保时捷同款的PPE豪华纯电平台打造,目标是给豪华电动车定一个新的标准。

这话说出来,大家心里都犯嘀咕:现在市面上的电动车都快打成一锅粥了,奥迪这次是真有两把刷子,还是光动嘴皮子吹牛?

奥迪新车上市,续航700公里引质疑,真相令人意外-有驾

特别是这车标着700多公里的续航,结果网上吐槽的声音却一点也不小,这背后到底是咋回事,咱们得好好扒一扒。

首先得承认,奥迪这次在硬件上是下了真功夫的。

这个PPE平台,不是以前那种把油车的发动机和油箱掏空,再塞进电池和电机的“油改电”凑合事儿,而是从零开始,专门为电动车设计的底盘和结构。

这就好比是盖房子,一个是老房子改造,一个是重新打地基盖新楼,底子里的东西完全不一样,这说明奥迪是认真想在电动车领域干点事了。

车子的心脏,也就是电池,用的是咱们国家宁德时代的产品,电量给得也足,足足107度。

官方给出的续航里程是765公里,这个数字单拎出来看,确实能让不少有“里程焦虑”的朋友长舒一口气。

但是,买过车的人都知道,厂家标的这个续航,就像是方便面包装上的大块牛肉,看看就行,不能全信。

有去试驾过的媒体和车主反馈,在真实的路况下,比如夏天开着空调跑高速,这台车大概能跑个600公里左右。

说句公道话,这个成绩在目前的电动车里已经算是相当不错的了,毕竟车重和风阻摆在那儿。

可问题就出在这个心理落差上,你宣传的是一个接近800公里的“学霸”形象,结果实际一用,虽然也是个“优等生”,但跟预期比还是打了折扣,这就让很多满怀期待的消费者心里有点不是滋味。

奥迪新车上市,续航700公里引质疑,真相令人意外-有驾

再说说充电这个关键问题。

奥迪Q6L e-tron的一大亮点是支持800V高压快充,宣传资料里写着“充电10分钟,能跑294公里”。

这个速度是什么概念呢?

基本上就是你开车进服务区,去趟卫生间,再买瓶水的功夫,车子的电就恢复了一大半,对于跑长途来说,这确实是个巨大的诱惑。

但理想很美好,现实却有点尴尬。

目前我们国家大部分公共充电桩,还是400V的普通快充桩,800V的超充桩数量还比较少,还没完全普及开来。

这就好比你买了一台最新的5G手机,结果大部分地方都只有4G信号,虽然也能用,但就是体验不到那种飞一样的速度。

好在奥迪也考虑到了这一点,这台车也能在400V的桩上充电,不至于让你开出去找不到地方“吃饭”,算是比较务实的一个设计,至少保证了使用的便利性。

安全方面,向来是豪华品牌的立身之本,奥迪在这块儿确实没马虎。

车身结构里,用了34%的潜艇级别高强度钢,听着就很结实。

奥迪新车上市,续航700公里引质疑,真相令人意外-有驾

电池包外面更是用了九层防护板包裹得严严实实,生怕有点磕碰。

为了证明自己安全,奥迪还做了一个非常严苛的碰撞测试,让一辆大货车从侧面撞过来,撞完之后还没完,再让车子侧滑撞到一根固定的柱子上。

从视频里看,经过这么两轮猛烈撞击,车门还能正常打开,车里的气囊也都弹出来了,电池也没有起火冒烟。

这个测试确实能给人很强的安全感。

不过,很多老司机也提出了疑问,实验室里用来测试的货车,重量和速度都是标准化的,可现实中咱们国内道路上,那些严重超载、被称为“百吨王”的大货车,那撞击力可不是一个量级的。

实验室里的满分表现,到了复杂多变的真实道路上,还能剩下多少功力?

这确实是大家心里一个不大不小的问号。

开起来的感觉怎么样呢?

硬件配置是给足了,前后都是五连杆独立悬架,刹车用的还是意大利布雷博的卡钳,这套组合下来,车子在过弯的时候支撑性很好,车身很稳,刹车也让人很有信心。

但是,槽点也来了。

奥迪新车上市,续航700公里引质疑,真相令人意外-有驾

很多人反映,这车的方向盘手感调得有点太轻了,开起来轻飘飘的,像在玩电子游戏,速度快了之后,少了一点燃油车那种沉稳扎实、人车合一的感觉。

另外,车里还加了一个“运动声浪”系统,就是你一踩电门,音响里会模拟出类似跑车发动机的轰鸣声。

刚开始听可能觉得挺新鲜、挺带劲,但听久了就觉得有点假,像是在车里循环播放一段录音,缺少了机械本身那种真实的生命力。

坐进车里,内饰的豪华感和舒适度是奥迪的强项。

座椅软硬适中,包裹性很好,还有丹麦顶级的B&O音响,听音乐绝对是一种享受。

可问题出在了那个中控车机系统上,反应速度实在是有点慢。

有试驾的朋友吐槽,对着车机说一句“你好奥迪,打开空调”,它好像要思考一下人生,等得你都快出汗了,它才慢悠悠地把空调打开。

在现在这个连十来万的国产车机系统都追求丝滑流畅的时代,奥迪作为豪华品牌,出现这样的问题,确实有点不应该。

智能驾驶方面,虽然用上了华为的技术方案,能实现识别红绿灯倒计时、自动打转向灯变道这些功能,听起来很先进。

但在实际使用中,面对中国特色的复杂路况,比如路口突然窜出来一辆电动车或者一个行人,系统的反应还是会显得有些迟钝和犹豫,有一次甚至差点撞到一个骑三轮车的老大爷,吓得司机赶紧自己踩刹车接管。

奥迪新车上市,续航700公里引质疑,真相令人意外-有驾

这说明,再先进的技术,也需要针对本土路况进行大量的优化和学习,在关键时刻,还是得靠人自己。

最后我们来谈谈最现实的问题——价格。

这台车一共四款配置,价格从34万多一直到40万出头。

这个定价,说实话,处在一个非常尴尬的位置。

跟它价格差不多的,有特斯拉Model Y这个强劲的对手,还有蔚来、理想这些把配置和用户服务都做到极致的国产品牌。

比如小鹏G9,同样是800V平台,续航和智能化水平也都很能打,顶配车型的价格还要比奥迪便宜不少。

这时候,消费者心里就会有一杆秤:我多花的这几万甚至十几万,买到的究竟是实实在在的技术和更好的体验,还是主要为了车头那四个圈的品牌面子?

现在的消费者越来越精明,不再是那个只看品牌就盲目买单的时代了。

总的来看,奥迪Q6L e-tron就像一个努力追赶时代潮流的传统优等生,它在自己擅长的机械工程、底盘技术、安全结构这些“硬实力”方面,交出了一份不错的答卷。

但在智能座舱、人机交互、智能驾驶这些“软实力”和用户体验方面,却明显感觉有些力不从心,和国内的新势力品牌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

它想用豪华的品牌形象和扎实的硬件基础来支撑自己的高定价,但如今的中国市场,竞争已经白热化,消费者见多识广,更看重的是一辆车综合的性价比和实际用车的感受。

奥迪这艘电动化的巨轮虽然已经下水,但要想在这片红海里站稳脚跟,恐怕还需要更深入地去了解中国用户到底想要什么。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