嚯,宝马这老小子又出手了,一套“加量不加价”的组合拳打得是虎虎生风,把2026款的i3往台上一推,还是那个熟悉的35.39万起,嘿,你别说,这姿势还真有点“大侠风范”。
但咱可不是刚出江湖的小白,这年头,车企比猴都精,免费的午餐背后,指不定藏着啥“独门秘方”呢。
这哪是升级,这分明是宝马在这条挤得头破血流的新能源赛道上,给我们秀了一把“凌波微步”。
咱把镜头摇回到两年前,这台挂着“i3”名号,却长着一副3系脸的“油改电”刚亮相那会儿,那叫一个惨。
市场的口水都能把它活活淹死,什么“工业垃圾”、“时代的眼泪”,帽子扣得一顶比一顶高。
结果呢?
宝马不慌不忙,一通终端优惠砸下来,嘿,你猜怎么着?
风向立马就变了,上个月还卖了2117台。
你瞅瞅,在一群动不动就喊着要“颠覆”的造车新势力面前,这个被骂得体无完肤的“老家伙”,硬是靠着“蓝天白云”的祖传光环和实打实的钞能力,杀出了一条血路。
所以啊,当2026款的消息一出来,我寻思着宝马这次总得拿出点真东西了吧?
结果定睛一看,得,eDrive35L续航多了24公里,eDrive40L多了33公里。
33公里是个什么概念?
这么说吧,够你从北京的东三环堵到西三环,还得是半夜不堵车的时候。
这点续航,说白了,就是心理按摩,让你在续航焦虑的边缘,稍微能多喘口气。
这就是宝马的“鸡贼”之处。
他压根就没想过要去跟那帮互联网新贵们卷什么800V高压平台、激光雷达。
他太懂他那帮老主顾了,那群人,可能一辈子没用过车机导航,但对底盘的滤震、转向的手感,那可是门儿清。
你跟他聊算力,他跟你聊情怀,你跟他谈智能,他跟你谈操控。
他们要的,压根就不是一台会跑的电脑,而是一台开起来还是那个味的宝马。
所以你看,这次升级,宝马几乎把所有力气都用在了“里子”上。
外观、内饰,纹丝不动,还是那个熟悉的配方。
这感觉就像你妈给你织了件新毛衣,款式没变,但告诉你:“儿子,妈这次用的可是进口羊毛,更暖和了。”
这种“看不见的升级”,精准地挠到了用户的痒处,又把成本控制得死死的。
最绝的是什么?
是那六种免费的车漆。
在其他豪华品牌那儿,想换个心仪的颜色?
得加钱!
宝马这次手一挥:“甭客气,随便挑!”
这一招,直接把消费者的注意力给带偏了。
你还在那儿算计这33公里续航的“性价比”呢,人家已经用“免费”这两个字把你绕进去了。
这叫什么?
兵法里这叫“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用一点小恩小惠,掩盖了产品力原地踏步的事实。
当然了,咱不能光听宝马在那儿“王婆卖瓜”。
把这台i3扔到2025年的市场里,它就像一个误入“电音节”的古典音乐家,多少有点格格不入。
旁边的小米SU7、极氪007,个个都是“科技狠活儿”的代言人,而i3呢?
它能给你的,还是那份老派的、扎实的、属于燃油时代的“驾驶乐趣”。
这本身就是两种路线的博弈。
宝马在赌,赌这个喧嚣的时代里,总还有人愿意为“驾驶”这两个字买单。
它也是在赌,当新鲜感褪去,人们最终会发现,一台车最核心的价值,还是“可靠”和“好开”。
这是一个看似保守,实则无比自信的赌局,赌的是人心,赌的是时间。
说到底,2026款的宝马i3,卖的已经不是一台车了,它卖的是一种“安全感”。
在这个什么都在变的时代,它为你提供了一个不变的选择。
它告诉你,拥抱未来,不一定非要抛弃过去。
你失去的只是发动机的噪音,但你得到的,依然是那个让你心安的“蓝天白云”。
那么,这台“微整形”后的i3,究竟是宝马在电动时代里的从容转身,还是在新势力围剿下的无奈挣扎?
这个问题,可能连宝马自己都还没想明白。
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这个市场,因为有了这些“老顽固”的存在,才变得更加有趣。
关于这事儿,你怎么看?
评论区里,等你来掰扯掰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