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常在想,现在的新势力造车到底是给谁看的?是用来满足普通老百姓的出行需求,还是说只是玩噱头,耍花样,造出一堆“高大上”但不接地气的东西?前几天,问界M8纯电版在重庆搞了个“认可才提车”的全国交付活动,让用户自己进厂参观、验车,然后满意了再把车开走。看起来花了大心思,这到底是噱头,还是玩真的?值得我们琢磨琢磨。
说实话,汽车圈用“高标准”当卖点玩的不算新鲜。经常有厂家在投放广告时努力营造一种“我们对产品信心爆棚”的感觉,比如各种质保承诺、无理由退换什么的,讲来讲去还是老一套。但让用户进工厂、亲自参与终检、能当场挑毛病、啥时候满意啥时候提,这在国内还真不多见。“认可才提车”,这五个字仿佛有点新意思,最起码比那些藏着掖着的车企要坦诚些。
可是我得先提个问题:到底谁能做到真正“认可才提车”?用户懂车吗?真懂生产线啥的?还不是在现场走走流程,新车赶紧上路就乐呵呵了。工厂愿意让用户看,也多半是自己有这个底气,怕什么露馅?不过转念一想,支持用户到现场体验,监工也好,体验也行,反倒给自己竖了块招牌:我们不怕外行看,你爱挑刺就挑刺。这起码是对品质的信心。
再从另一个角度想,车企从“交钥匙”那一刻起,才是真正和用户开始扯皮的第一天。很多小毛病都是使用半年以后才冒出来,厂家那个时候还有那么积极响应吗?“认可才提车”确实拉高了交付这个环节的门槛,但用车体验是长线博弈,出了毛病你怎么解决,能不能拉下脸来承认问题,这才是赢得人心的关键。里子和面子得一起搞,不能只搞交付仪式这一块漂亮,后面售后半桶水,那也是自毁长城。
话说回来,问界M8纯电版这场交付仪式搞得有声有色,用户实际参与了车辆的检测,比如底盘、AEB紧急刹车系统、隔音、动力这些,说难听点,这些其实大家都只能体会个大概,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但问界还真的就敢自信地把产品全亮出来。这种做法其实是对现在整个车圈交付环节的一个敲打:躲在4S店里蒙着的不如开在明面上“阳光检验”。我还真觉得,这事应该是好事。
但什么事一旦成了行业风向标,问题随即跟着来了。如果以后人人都这么高调地“认验提车”,会不会有越来越多“表演式质检”?车厂都把检测做成了活动,而不是做成日常,有没有可能回到流水线上的狐狸尾巴没人去看?所以,真正的品质控制不是靠仪式撑起来的,是每一台车的“日常基本功”,而不是偶尔抖机灵。
再说回产品本身。问界M8纯电版定价不低,定位也算高端SUV。你说现在40万买什么?BBA的中高配、蔚来理想小鹏甚至特斯拉model Y高性能版。消费者图的是什么?无非是安全、智能、舒服、里程焦虑小。就看问界这次活动上的梗概配置——鲲鹏设计家族脸谱、智能化一堆屏、能跑700公里、30%到80%只需15分钟充电——这些亮点,答不答题?老实说,合格,但远远不是唯一。不少同行也能端出这种硬菜,拼到最后,拼的其实是体验细节和长期服务。
再看看媒体报道,说问界是“品牌信心指数”第一,75万台累计交付,用户代表到场不仅看设备还要留言点赞。数据背后其实藏着很锋利的问题:你凭什么高速交付、稳居销量榜首?是流量,是品牌势能,还是你背后搭着华为光环,靠一众铁粉托着?别家羡慕,自己高兴都不是事儿。市场的选择是短暂的,用户是现实的,今天给你鲜花,明天发现换代了,技术落伍了、售后慢半拍,照样用脚投票。高端车型到了今天的市场,有时候拼的不仅仅是产品,还是一整个生态、一种情感认同,只靠发布会的套路和一堆参数,能持久吗?
最让我琢磨的是,问界摆出用户亲验+工厂参观的姿势,究竟想解决什么问题?是打破用户对国产纯电高端SUV的刻板印象?还是说明我们和传统4S店隔着的心墙不同,我们在积极听意见?我说,这一步是走对了。家用电车,不光要拼产品,更要拼信任。反正你交了钱,小问题厂家态度要真诚,大问题不能甩锅,舆情来了不能装聋子。这年头谁还不是嘴上“用户为王”,背地产线调整,还不是你有毛病就说“正常现象”?现在你敢把工厂亮出来,用户能“挑剔”地提车,这是不是倒逼工艺内部也得天天自查?
不过,别搞错了,对汽车最有耐心的总是“头一回拥有新车”的家庭用户,而用户能不能成为品牌的自来水,大多还是依赖你用车三五年有没有大毛病。车圈最大的骗局,就是只拿首批用户当宝,卖出去车售后各种踢皮球;但最现实的话题,是口碑都是这样一车一车积出来的。
而问界M8要真想树立“新豪华旗舰”形象,就得在体验细节、用户持续反馈、故障处理和用车陪伴感这几个核心战场下狠功夫。行业高歌猛进,把用户当“流程卡”,流程一套走完就万事大吉的思路越来越不得人心。“用户体验”得是全程无死角,而不是“交付体验”的一时兴起。问界这次敢把“交付”玩成典范,是不是意味着今后几年你也会对售后同样高标准?能不能在大家开始吐槽的时候,第一时间主动回应,不要等到事儿闹大、车主拉横幅了才“高度重视”?这一题,谁也不能躲。
还有个绕不开的问题,新能源车搞到这个价位,用户最大的心病是什么?电池可靠性和安全。问界说跟宁德时代玩厂中厂、质量全流程在线监测、八大安全架构,听起来花哨,到底有几分落地,咱得用时间来检验。毕竟,纯电车最怕小概率大事故。一旦出一点安全纰漏,这个价位用户可不都是用来“交学费”的。品牌搞仪式感容易,维护信任太难。
所以,这次问界M8纯电版的“认可才提车”全国交付,既是自信,也是自我挑战。行业的大环境就是这样:你勇敢多做一点点,用户就记你一分。但如果转过身就怠慢了售后、失守了品控,用户也会反噬得比谁都厉害。说到底,汽车这行,人走茶凉太快了,你必须一直让人相信“下次还会选你”。
大家在讨论问界M8纯电版的时候,别只看发布会当天的仪式感、车主们的几句赞美、还有那耀眼的数据。我们真的要思考:一家车企到底怎么才能做到长期口碑和市场占有率?靠一时的热度和创意营销,用户买了一辆两辆还没出什么毛病,自然觉得“高大上”。但三年、五年过后,品牌到底有没有为用户省心,让用户安全、方便地把家人送到一个又一个目的地,这才是真正的考验。
所以,创新值得鼓励,仪式感可以有。但做车和做人一样:把实事做扎实,用户自会用钱包和口碑投票。这波问界M8的交付仪式,既给行业提了个醒,也给自己加了码。可别光是秀一波流程,最重要的是别让用户的这份认可,过几年变成了“只认不提”——那才是真正的失败。
用大白话说一句:风头过去一地鸡毛的车企我们见得太多了。做生意不难,难的是让人一直相信你这门生意经靠谱。得意时多想点难题,顺风顺水也别练虚功。毕竟,今天你自己敢晒的底色,几年后你才能安稳地用真诚换口碑。别让“认可才提车”成了口号,更别让“流程体验”变成遮羞布。最终谁能笑到最后,还真不是今天的仪式能决定的。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依法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