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又炸了,奔驰搞了个大动作。他们家的纯电EQS测试车,装上固态电池后直接从德国一路开到瑞典,1200公里的续航愣是没让人操心过充电问题,到地方了还剩137公里的电量。
这消息一出来,不少人开始琢磨:难道欧美真的要在固态电池这块领先了?说实话,这确实是个让人眼前一亮的表现。奔驰这次用的电池组能量密度达到了450瓦时/千克,比现在主流的锂离子电池高出25%,但重量和体积基本没变。
丰田的"大话"现在听起来多尴尬
提到固态电池,就不得不说说丰田那些年吹过的牛。还记得吗?前几年丰田信誓旦旦地宣称,自己的固态电池技术能"超越中国20年",日本媒体也跟着起哄,说什么丰田的技术一旦量产就能"击垮中国电车"。
当时听着确实挺唬人的,毕竟丰田在汽车圈的地位摆在那,手里的固态电池专利也不少。不过现在回头看,这话说得有多狂,现实就有多打脸。
丰田最开始说2026年量产,后来推到2030年,现在都2025年了,量产的影子都没看到。反倒是中国企业在固态电池领域跑得越来越欢,完全没有"落后20年"的样子。这种反差,说不尴尬那是假的。
中国企业的实力其实挺硬核
别看奔驰这次出了风头,咱们国内的企业也没闲着。宁德时代这个"电池一哥"早就在固态电池上下了重本,光是相关研发团队就有1000多人,这投入力度可不是开玩笑的。
更厉害的是,宁德时代直接放话说要在2年后实现固态电池量产。这可不是画大饼,而是有底气的承诺。想想看,人家在动力电池领域已经是全球老大,技术积累和产业化能力都摆在那,说量产就量产,还真不是吹牛。
国轩高科也不甘示弱,他们的"金石"电池实验生产线已经搭建完成,良品率达到90%,马上就要进入装车路测阶段。这个进度,说快不快吗?
数据更能说明问题。中国在固态电池全球专利申请量中占比36.7%,近5年年均增长20.8%,增速全球第一。这些数字背后,是实打实的技术积累和创新能力。
政策层面也给力,工信部专门发文推动固态电池标准建设,还联合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支持全固态电池技术研究。有了政策护航,企业搞研发的底气更足了。
说句实在话,中国企业在新能源这块的打法就是务实。不像某些企业爱放卫星,咱们更喜欢闷声干大事。等真正量产的时候,可能会让很多人刮目相看。
现在这个局面挺有意思的:奔驰搞出了不错的测试成果,丰田还在为自己的"豪言壮语"买单,而中国企业正在稳扎稳打地推进量产计划。谁能笑到最后,可能还真不好说。
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所谓"超越中国20年"的说法,现在听起来就像个过时的段子。技术发展从来不是靠嘴说的,还得看真本事。等宁德时代他们的固态电池真正量产了,估计又要刷新不少人的认知了。
这场固态电池的较量,才刚刚开始。中国企业有没有可能在这轮竞争中继续领跑?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