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发力新智能,押注泛安全,携手巨头补短板

如果问一句,这“新长安”打响的“新智能战”,朱华荣这哥们儿到底是自信呢,还是自满?你看看这些年中国汽车圈的变化,答案其实很有意思。我们先绕个弯说说2018年——你别以为这只是一个普通年份,仔细一瞅,那可是整个赛道换道的关键点。特斯拉那个时候杀过来了,马斯克在上海煎饼摊都能被拍到,怎么地,老外进来不是纯忽悠,那是中国给足了诚意啊,大家都能感受到中国市场那种“你来,我就敢给机会”的魄力。

也就是那会,比亚迪喊出了“电动化只是上半场,智能化才是下半场”,长安自己呢,直接扔出台“北斗天枢”,要跟传统造车那一套彻底分个手。这个时候,业内谁看不明白?再搞油车那套,就别妄想领跑了。“新智能”成了大家嘴边的香饽饽,可是字说得好听,骨子里谁敢赌真金白银、谁能把话变成真章,那才是英雄。

七年过去,风水轮流转,比亚迪直接翻了九倍销量,长安也顺利跳成央企大佬。于是就看到朱华荣大张旗鼓——“智领2030”,目标直接上天,走量要到500万辆,新能比例还得超六成。你要说这不是自信,谁信?可仔细一琢磨,人家葫芦里卖的到底是什么药?我最佩服的,是朱华荣这句——“我只干三件事,安全,安全,还是安全!”这话爱听,话糙理不糙,背后也藏着点“老家伙的清醒和倔强”。

为什么这么说?安全这俩字谁都能知道,但最近几年智能驾驶事故搞的人心慌慌,车企都得在卷智能之余反思——你到底拿什么让老百姓“敢用”而不是只吹牛。于是,朱华荣把安全玩出了“泛安全”概念,不光说机械安全,还得包健康、心理、隐私一锅端。听起来很高级是吧?可你转一圈,想真正让老百姓信服?接口、体验、数据、合作,全都是新功课。

现在车圈谁还敢只靠自嗨?没点技术、没点广阔朋友圈、没点“吃亏是福”的心态,早就被淘汰出局。特斯拉今年拉高的智能驾驶门槛,比亚迪把电动玩剩,蔚小理自乐自苦,不“拉帮结派”根本没法干大事。于是长安各种抱大腿,从华为到腾讯,从海尔到一帮独角兽——生态化、圈层化搞合作,目的就是两点:第一,补短板;第二,实打实收集用户数据、丰富场景落地,这才是真正想“以AI为核”的必经之路。

长安发力新智能,押注泛安全,携手巨头补短板-有驾
长安发力新智能,押注泛安全,携手巨头补短板-有驾

说到“天枢智能”,这个词听得挺玄,其实就是智能硬件、算法、生态的交叉口。怎么个“眼明-脑灵-腿快”?传感器加堆、车型多实验、再上大模型,这是行业通用题。但说到底,大家都在用差不多的“武器”,看的还是谁能先解决长尾难题,谁能让“极致安全”有闭环。比如红绿灯路口识别里有撒落物、车道线老化、货车侧翻这些极端情况,传统方案误伤极多。过去行业冲着“功能全”搞,现在“靠谱儿”才有活路——因为一起事故整组产品、一家车企就可能背不动名声。

朱华荣说自己“从没打过这么富裕的仗”。到底有多富裕?这句话很微妙。一方面,资金、技术、人才他手里压根不发愁,央企身份资源不用担心;另一方面,这“仗”又意味着对手多、牌桌全、环境变、风险高。咱们别忘了,智能下半场拼的可不是某个单点突破,而是全链条协同,从算法到流量,从场景到交付,从内饰供应到服务后装,这没有短板的一站式能力,国内有几家真的全?

你看长安这会儿抽出时间搞“科技生态大会”,不光是高调秀肌肉,更是跟行业、老百姓、上下游“打包票”:我们不只知道危机在哪,更不怕砸钱补课、拉资源上车。“新安全”三板斧一下,先割了老本行传统风险,再吃定后发场景与数据,不是自满是什么?你说长安这叫不叫自信?

长安发力新智能,押注泛安全,携手巨头补短板-有驾
长安发力新智能,押注泛安全,携手巨头补短板-有驾
长安发力新智能,押注泛安全,携手巨头补短板-有驾

但问题也在这。自信是好事,自满那就危险了。智能化赛道是条没人走过的路,前面没谱没样,谁先跑谁先挨坑。朱华荣有句话我倒是挺赞同:“安全做绝了,别人才敢跟。”但你做不到,别人会等你?不会。特斯拉自进中国,靠地头蛇政策、靠本地化组装、靠极致降本,卷死一批自主品牌。比亚迪甩烧烤摊速度玩市场策略,小鹏哪怕撞得头破血流还能转线找方向。你长安如今又有什么真正的杀手锏?

从市场数据看,安全话题的同质化极强,用户体验里的提升感不强,路测、迭代、事故反馈一环扣一环,哪一处掉队都能直接品牌危机。尤其“泛安全”里那些健康、心理、隐私,说白了全靠后期样本、细节堆出来,没个两三年很难看到独家卖点。你能把隐私管理做到比华为、比特斯拉高?能把健康舱体、抗菌座舱卷成唯一?路还远着呢。

当然,咱得承认长安“朋友圈”的广,提前布局的深。今年和海尔弄到一块,车家无缝接入,这属于坐实了家电级体验跨界,如果真能让老百姓开车回家就自动关灯、出门顺手调空调,这也是个卖点。但这种“协议式合作”离大规模落地还有路要走,两端的标准、安全验证,用户表层爽感和后端服务稳定一体,都是考验。

实际上,整个行业的“富裕”都有镜像陷阱:研发投入越大,团队越多,老板越有底气,但反过来看,付出的越多,僵局和失误的代价也越沉重。你笔记本上写着“实验室独有、全国唯一”,但一落地用户没感觉,立马成了铺张浪费。你主导的“千亿级新产业”,飞行汽车、机器人、跨场景服务,说得容易,产品成形、政策过审、16个部门点头,步步是雷区,步步要颠簸。

说白了,汽车行业不是某个人的自嗨赛场,是一条永无终点的进化论赛道。过去靠踩油门跑的,今天靠算法、靠场景、靠协作。长安自信和自满的临界点,恰恰就在于能否在所有协同体系中快人一步、稳人一步。别忘了,技术红利只存在于“稀缺期”,一旦行业普及,体验才是王道,组织才是保障。

从市场这个视角看,在未来几年,“安全”、“智能”、“泛安全”这些概念会被卷到白热化,长安只有两条路可走:要么在新概念上不断迭代,把“安全”玩出全新体验,让用户“习惯即信任、信任即选择”;要么就只能靠强大的资金、经验、合作力拼规模,把细节一点点填充完善,把技术当基建,日积月累,对手追不上。

最后,这场“新智能战”到底是自信发动的冲锋,还是自满铸就的狂欢?成王败寇没人有标准答案,只有时间会给最终的分数。朱华荣的自信,或许是这个时代需要的勇敢;而长安的危机感,才是真正能让它不迷路的底线。谁能守住底线,谁就有资格唱响“新智能”这首大戏。而在这样一场旷日持久的厮杀里,真正的赢家,永远不是吹牛最多的人,而是能闷头干实事、稳稳落每一子的那个。

本报道严格遵守新闻伦理,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如有内容争议,请依法提供证据以便核查。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