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的蔚来ES8用户选择租电,价格压到不到三十万,L90租电比例七成,进入二十万以内的局面。
这个消息一出来,真挺震的。那些原本觉得ES8还算可以的老车主,尤其是今年刚提车的朋友,一个个都在群里发火:价格怎么能降成这个样子?我当初买的时候多少钱啊,现在简直吓死个人。我倒觉得,大家都在惊讶中藏着点难以接受。你看,就算是我自己,也没想到蔚来能把电池租赁搞成这么普及。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估算了一下,ES8新版本如果只卖二十多万,利润空间会不会受影响?大概是体感——但这也只是大概,没有正式财报撑腰。大家知道,车价下降,底层的利润就会被挤压嘛。蔚来其实选择了一个卖服务,卖体验的策略,把电池变成了月租。账面上是一件好事——省掉了大部分首付,可以引导用户持续买服务,但实际上,这也绑住了用户,形成了魔咒。
你想想,若我每月得交九百到一千三,五年下来,差不多花了六万块都没了。换个比喻,就像买手机套餐,刚开始觉得划算,但用时间长了,觉得累了,可能就在想:这钱还能省点。但如果我不租电池?价格瞬间就拉高。对比同级车,比如宝马X5,sale告诉我:你买裸车要多两万,电池呢,要加钱,还是按月付。我就会心一紧。
这次的策略,实际上也是一种赔得起的玩法。问题来了。对于老用户,尤其去年提车的,那些红牌车主,原本硬挺着觉得二手价还能坚持,突然发现残值一下被打压殆尽。尤其打折这么大,是不是代表他们的钱都打水漂了?这个心堵死了倒也是合理……也不能全怪蔚来,毕竟,价格战逼得都不行。你知道,市场上一个常识:谁便宜,谁占便宜。可谁又会不在乎二手市场的价格?这就像你买房,价格那会儿定了,现在一看,房子都快贬到白菜价,心里不堵才怪。
聊到这里,还没说完。接下来,要忍不住考虑下一步——蔚来的新款车型,比如6和5,估计定价会不会也跑偏到二十万?这是个敏感区间。要是价格真打到那份上,L90和蔚来会怎么应战?说直白点,拼配置和颜值是基本,但后续的长尾战——比如用电站覆盖率、二手保值、折旧——才是关键。反过来说,小鹏、智己那些对手,不会坐视不理,一个两个都在考虑跟风或者拼价格。
这不,前几天我还跟朋友闲聊,他是修理厂的,咱们吐槽:现在卖车,要会算账。他就说:原来一辆车,赚差价就行,现在可能得靠租电费和售后服务多赚点。真要算个临场心算——百公里电费,算下来大概是0.2元,也就是几毛钱一公里,成本不高,但你想着后续的维护和换电站的折旧,一部分也要算进去。
说到换电站,话说没有想到的是,蔚来其实几年前就开始布局,早在去年某次调研,我看过一个数据,换电站的覆盖率在部分城市估算只有30%。这还不是全部,折旧率和转手价格都是大问题。如果补贴政策或者二手车价格剧烈变动,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投钱进去,最后能不能收回来。不就像我买一台旧笔记本,拿去修修,心里明白:折旧快,残值低,不值得多花这个冤枉钱。
很多交钱的细节也还得琢磨——租电带来的便利,是不是优势大于担心?又有人会担心换电站不够,造成用车烦恼?我曾经听销售说:你买车最大的问题是用不完的电池,但租电后,很多问题都可以省去。谁也没想到,价格快速降下来,直接还原了那些车主最怕的二手残值危机。
说到这里,我突然想到一个问题。你们觉得,李斌会坚持价格战到底吗?还是会收一收线,稳住点利润?我一直觉得,这个势头不持续,很快就会出问题(这段先按下不表),但细想,又觉得,他可能会继续压价,反正市场还能扛得住。底线在哪?估计得看看行业反应,毕竟,别一味烧钱,最后市场换来的,可能只是个泡沫。
或许,对于许多普通消费者来说,最关键还是货比三家——比颜值、比配置,甚至比二手残值。一辆车用几年后卖掉的价格,能不能还能接受,才是关键指标。有朋友刚买的车,他说:我还琢磨着,这车保值率能到多少?没细想过这个问题。也许,所有人都在意识到:买车不光看面子,更看得是后续的市场态度。
反正,现在的局面就像玩一场巨大的心理战:谁先妥协,谁就输。蔚来的这个租电策略,算是拼场的一个手段,但背后藏不住的,是市场价格的变动、二手市场的跳水,以及竞争对手的虎视眈眈。
这就像咖啡厅某天发现,有人在角落偷偷减少咖啡豆用量,大家都在猜:是不是价格要变?还是竞争压力在逼他们。市场上的每一步,都像放了个局中人,谁能最后抓住主动权,还真不好说。
你觉得,未来这场租电大战会怎么走?是不是会主动降价,还是悄悄束紧成本?这不禁让人想到,买车不光是看车,更是一场耐心和智慧的博弈。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