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国庆、春节这样的长假,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充电站似乎总能准时登上新闻热搜。
那些画面确实让人看了心里打鼓:有的车主因为充电排队起了争执,有的拿着排队号码单,发现自己前面还有上百辆车在等着,估摸着等上三四个小时才能充上一小时的电。
这种情景,让许多正在考虑购买电动汽车的人们心里犯了嘀咕,这电动车到底还能不能买?
是不是给自己买了个“电动爹”,平时省心,一到关键时刻就掉链子?
其实,看待这个问题不能只盯着节假日那几天,我们需要算一笔全面的账,把平时用车和节假日出行的利弊都放在天平上称一称,看看究竟是日常的便利和省钱更重要,还是偶尔长途出行的麻烦更让人无法忍受。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在五一、国庆和春节这三大出行高峰期,开电动车跑长途确实会遇到挑战。
高速公路上的车流量呈现井喷式增长,服务区的承载能力已经达到了极限,无论是加油站还是充电站,人都不会少。
尽管相关部门和企业已经想了很多办法,比如增加充电桩数量、部署移动充电车,但在绝对庞大的车流面前,这些措施仍然显得有些杯水车薪,排队现象在短期内很难完全消除。
对于那些急着赶路的电动车主来说,这种等待无疑是一种煎熬。
然而,我们换个角度想一想,一年总共有三百六十五天,除了这几个特定的长假,剩下的三百多天里,电动汽车的使用体验又是怎样的呢?
对于绝大多数车主来说,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用车场景都集中在城市通勤、周末短途出游、接送家人等日常活动中。
在这些场景下,电动车的优势就体现得淋漓尽致了。
我们来具体算一笔经济账,这样感受会更直观。
如果你的居住地有条件安装家用充电桩,那么用车成本可以说是低得惊人。
利用晚上十点以后电网负荷较低的“谷电”时段充电,一度电的价格大约在三毛钱左右。
现在市面上主流的电动汽车,百公里电耗一般在15度电上下浮动。
这样算下来,开一公里路的电费成本只有四分五厘钱。
这是什么概念?
就是你开一百公里,花费还不到五块钱。
即使你没有条件安装家用充电桩,只能依赖外面的公共充电桩,成本会高一些,按照一度电一块五毛钱的商业价格来计算,每公里的成本也就在两毛二分钱左右。
我们再来看看传统的燃油汽车。
以目前普遍的油价和一辆家用轿车百公里消耗8升汽油来计算,每公里的行驶成本轻易就超过了六毛钱,甚至更高。
现在我们把这些数字放到一年的维度来看。
假设一位车主每年行驶里程为一万五千公里。
如果他开的是电动车,并且主要在家充电,一年的能源花费大约是675元。
如果他全部使用公共充电桩,一年的花费大约是3300元。
而如果他开的是一辆同级别的燃油车,按照当前的油价,一年的油费支出很可能接近9600元。
这一对比,差距就非常明显了。
选择电动汽车,每年至少能节省下六千到九千元不等的开支。
这笔钱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不是一笔小数目,可以用来添置家电,可以作为一次家庭旅游的基金,或者直接改善生活品质。
除了省钱,日常使用的便利性也是燃油车无法比拟的。
每天晚上回家,把充电枪插上,第二天早上出门就是一辆“满油”的车,完全不用再为专门跑一趟加油站而规划路线和时间。
那么,问题就回到了最初的矛盾点上:为了每年省下这大几千块钱,去忍受节假日长途出行时可能遇到的几个小时的排队折磨,这笔交易到底划不划算?
我们可以尝试把等待的时间也进行一次价值换算。
假设你是一个每年三次长假都必须长途奔袭的“刚需”用户,每次出行因为充电排队,来回总共多花了三个小时,那么一年下来,你为充电排队付出的总时间就是九个小时。
用你每年节省下来的六千到九千元,除以这九个小时,你会发现,你“排队”的每个小时,相当于为你创造了六百到一千元的价值。
从这个角度来看,排队的烦躁心情似乎也能得到一些慰藉。
毕竟,在当今社会,能够达到这样“时薪”的工作并不多见。
更何况,以上这个计算还是基于一个比较极端的前提,那就是你每个长假都开车远行,并且每次都不可避免地遭遇了长时间的排队。
但现实情况是,绝大多数人并不会如此高频率地进行长途自驾。
很多人可能一年只在春节时回一次老家,五一和国庆或许选择周边游,甚至干脆在家休息。
平均下来,一个普通车主一年能遇到一次真正意义上的长途充电排队,就算比较频繁了。
因此,因为这种小概率事件而全盘否定电动汽车在日常使用中的巨大优势,似乎有些因噎废食。
我们还需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这个问题。
今天我们所看到的节假日充电难,很大程度上是一个阶段性的问题,是新技术普及初期必然会经历的阵痛。
一方面,现在高速上跑的还有不少是几年前续航较短、充电速度较慢的老款电动车,它们占用了充电桩较长的时间。
但另一方面,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技术正在以惊人的速度迭代。
如今,续航里程超过600公里的车型已经成为市场主流,快充技术也在飞速进步。
800V高压快充平台的出现,让“充电五分钟,续航两百公里”从宣传口号变成了现实。
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电动车进服务区补能的时间会越来越接近燃油车加油的时间,可能就是上个洗手间、买瓶饮料的功夫,车辆就能恢复大部分续航。
同时,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的投入也是空前的,高速公路沿线的超充站正在加速覆盖,充电桩的数量和功率都在持续提升。
所以,当我们看到长假期间电动车主在服务区苦苦等待的新闻时,不必过分焦虑。
这只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侧面。
我们不能忘记,在绝大多数的日子里,他们享受着极低的出行成本、安静平顺的驾驶体验和智能化的便捷功能。
这种舒适和经济性,是贯穿全年的。
而充电的困难,不仅是暂时的,也是低概率的。
如果你是一个主要在城市用车,更看重日常经济性和驾驶感受的消费者,那么电动汽车依然是一个非常值得考虑的选择。
最终的决定,取决于你如何权衡这长久的便利与短暂的麻烦。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