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我平时看车,看配置都挺惯了,但这次看到2026款比亚迪海豹07 DM-i的配置升级,还是忍不住多看几眼。9月15日上市,这消息刚传出来,我心里那个咯噔一下——激光雷达和续航一起上,听着就够扎实。前几天朋友还跟我说:这车标配啥没变吧,主要是智能化跟续航加成要是真能做到,那性价比还是很诱人。当时我反应是:这厂商套路不跳一跳怎么知道高不高?
先说外观,别误会,变化不大,但细节挺到位。新款盖子上的几条隆起筋线,肌肉感挺足,给视觉增加一点板砖感。我心里琢磨着,这设计灵感大概是想让普通家轿也透露点运动范儿吧。你相信吗?这种细微的调整,整台车就活了不少。不像有些新车型,那是彻底换壳换脸,反而让我感觉有点儿捉急。你们车友群里有人没?我听说现在普通插混车普遍续航130-150公里(体感),但这海豹一下攒到了135-230公里的区间,挺猛的吧(估算样本少)。
换个角度说,就拿同价位的某德系插电混动和海豹07比,比那个车在续航上差距至少20%(同类型数据,体感),而且海豹的激光雷达加持,让智能驾驶明显有料。不是吹,这激光雷达能将路况看得更清楚,就像你戴了高清夜视镜,安全感马上提升几档。销售那哥们跟我打趣:这激光雷达就是你的‘第四只眼’,堵车也少瞎盯盯。我当时乐了——这比喻还真贴切。
说到配置提升,不得不提内饰的小升级。双幅式多功能方向盘、电子怀挡、无线充电,还有那个车载冰箱(高配专属,我猜市面上搭冰箱的家轿还不多吧,没细想过)。我刚才翻了下去年去车展拍的照片,发现老款中控屏边框比新款厚了不少。这一细节倒说明,厂商确实花了心思去瘦身,给人感觉更通透,不错。话说回来,这些配置升级让我有点小纠结,毕竟实操中这么多花哨好不好用,是另一码事。你们试驾过配弹出式门把手的车吗?我真觉得冬天那套设计,动不动就被手套上的水珠甩一身,麻烦死。
动力部分,新车依然用1.5L和1.5T两款发动机,搭配第五代DM系统,结合两种电池组。这让我想起维修师傅一句话,现在油电混动的发动机,跟普通机油保养一样麻烦不多,关键电池管理得好,这是日常养车成本的关键。临场小计算:如果纯电续航能达到230公里,假设电费0.6元/公里,百公里电费大概在36元左右,再加上发动机工作时的油费,整个插混综合成本,能压在40块以内的话,挺经济的,尤其在同价位燃油车百公里油费动辄50+的背景下。
不过嘛,刚说到激光雷达下探到20万以内,我心里又打个小问号:厂家会不会为了成本压缩,降低其他配件水准?毕竟供应链有时候就是共用零件拼凑,能不能两全还真有待观察。就好比你买了个高配手机,结果赠品耳机表现拉垮,整体体验被拖后腿。这段我先按下不表。
对了,我觉得自己刚才说海豹07肌肉感强有点大了,毕竟它毕竟还是个家轿,不是硬派SUV,那感觉更像是给它穿上了运动鞋但没肌肉块头那么夸张。这个细节提醒我,有时候过于聚焦某单一设计,容易放大预期。你们有没有发现,很多新闻稿写车就喜欢用猛兽、狮吼等字眼,其实实车上那感觉就差远呢。
天神之眼C方案还是B方案的差别,外行人听不太懂,简单点讲就是感知能力不同,前者更像普通高拍摄头,后者带激光雷达能识别路面上的小障碍和行人细节,安全系数上了新台阶。说到这里,我突然卡壳了,不明白为什么部分中低配还不跟进激光版,成本控制这么重要吗?还是说厂家想先试水激光雷达市场?估计只有等销售端的消息出来才能确定了。
不过供给链方面,我倒觉得这些激光雷达组件大概率还是贴牌采购,类似我们生活里买的品牌手机用的同一块屏幕,贵精不贵多。比亚迪自主研发能力强,但激光雷达这种复杂硬件一般和专门厂商合作,变相让供应链更灵活,也能每日更新设计上的小漏洞。就这么简单想象吧,有点像你家做饭,有时外面买菜,有时自己种蔬菜,补充起来更方便,也不吃亏。
最后问你们,真按现在的新能源市场走,插电混动会不会逐步被纯电和氢燃料车挤压?毕竟续航和智能化都在快速迭代,是不是海豹07再升级,也只是过渡一代?我不确定,但这场插电混动的最后一舞是否帅气,怎么觉得有点像凌晨快闪的街头舞者,快速却短暂。
你说,听说这款车的氛围灯颜色都能自定义,从冷白到暖黄,难道比设计师还懂调节氛围?这点没细看,等能开上路再摸索摸索。车里那种细节感,谁都怕少了点儿温度。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