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新能源车圈迎来一次“换挡”。7月的注册数据里,比亚迪以13,503辆、1.2%的市场份额,反超特斯拉的8,837辆、0.8%,把“后来者”写成了“领跑者”。
讲真这可不是什么偶然之喜,其实从今年春天起,比亚迪在欧洲就已多月压过特斯拉,靠的是“好产品+强渠道+真本地化”的组合拳。产品端,纯电与插混并举,覆盖从城市通勤到长途旅行的多元场景;技术端,安全与能耗管理的长期口碑,降低了用户的试错成本;渠道端,从早年的寥寥门店到如今覆盖英法德意西的广域网络,试驾、交付、服务一步到位。
更关键的是生产与组织的前移——欧洲总部落地、中东欧制造承接、海外工厂爬坡,让供应链与交付周期更“欧洲化”。当然,反超不意味着“通关成功”。欧洲法规严苛、用户审美挑剔、竞争者各有狠招,接下来看的就是持续跑赢的能力:在智能座舱与智驾体验上能否持续迭代,在本地化设计与服务上能否更有“欧洲味儿”,在品牌叙事上能否从“性价比”走向“价值感”。但至少当下,比亚迪已经把“后来者”的身份,写成了“规则参与者”甚至“节奏制定者”,可以说是比亚迪全球化战略效果明显。当更多用户在街头巷尾看到海豚、海豹、唐、宋的身影,欧洲新能源市场的棋局,也将被这家来自中国的车企持续改写。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