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座舱赛道迎来爆发期,自主品牌与新能源成主力军
近年来,随着汽车智能化浪潮的推进,智能座舱作为用户体验的核心载体,已成为车企竞相布局的重点领域。新数据显示,2025年1-5月,国内乘用车前装标配座舱域控制器的新车交付量突破300万辆,同比增长超50%,搭载率已接近36%。这一快速增长的趋势,离不开自主品牌与新能源车型的强势带动。
自主品牌领跑,新能源车型占比超六成
在智能座舱的普及过程中,自主品牌表现尤为亮眼,市场份额占比高达77.3%。与此同时,新能源车型的座舱域控搭载率已突破62%,同比增幅超63%,成为市场增长的主要驱动力。这一现象表明,智能化已成为新能源车型的重要卖点,而自主品牌在技术迭代和用户体验优化上走在了行业前列。
高通芯片占据主导,国产平台加速崛起
从芯片方案来看,高通骁龙8295和8155两大平台合计占比超74%,其中8295的搭载量同比激增227%,成为高端智能座舱的首选方案。此外,华为海思麒麟平台作为国产代表,也在加速渗透市场,展现出强劲的增长潜力。
头部供应商抢占市场红利
在座舱域控供应商方面,德赛西威、博泰等头部企业凭借技术积累和规模化交付能力,占据了近60%的市场份额。德赛西威基于高通8295芯片打造的第四代智能座舱平台已在多款热门车型上量产,而博泰车联网则凭借全栈式解决方案能力,成为高通8295平台的大供应商之一,并在华为麒麟平台领域占据重要地位。
AI大模型上车,座舱进入2.0时代
随着AI大模型、多模态交互等技术的落地,座舱域控正从硬件集成向软件差异化升级。高通新发布的至尊版座舱平台(QAM8397P)算力大幅提升,可支持更高阶的智能交互体验。目前,德赛西威、博泰等企业已率先推出基于该平台的解决方案,并成功获得头部车企定点,未来市场竞争将进一步聚焦于软件优化与用户体验的提升。
结语
智能座舱的快速发展,不仅推动了汽车行业的智能化转型,也为消费者带来了更丰富的用车体验。未来,随着AI技术的深入应用,座舱域控市场将迎来更激烈的竞争,而具备全栈研发能力和快速量产优势的企业,有望持续领跑这一赛道。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