驶向欧洲 中国电车改写全球格局

#科学颜论进行时#

驶向欧洲 中国电车改写全球格局

欧洲街头。一抹东方红疾驰而过。德国老人扶了扶眼镜。这不是他熟悉的任何品牌。但线条如此流畅。科技感扑面而来。中国汽车?已经这样了?

十年前,“中国制造”在欧洲还是低质廉价的代名词。今天,一切变了。2025年1-7月,中国品牌已在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拿下15%的市场份额。在德国、英国、法国等核心市场甚至登顶销量榜首。这场逆袭不只关乎销量。更是一场技术革命和生态重构。

❶ 破冰:从产品出海到生态落地

2025年3月21日。德国慕尼黑。长安汽车以“共享未来”为主题召开欧洲发布会。深蓝S07、S05等九款新能源车型集体亮相。这不仅是长安汽车的里程碑。更是中国汽车产业从“跟随”到“引领”转型的缩影。

欧洲市场一直是传统汽车工业的“腹地”。技术门槛高。用户需求严苛。中国车企曾面临“低价标签”和“技术质疑”的双重挑战。但如今,以深蓝为代表的中国新能源品牌正通过核心技术突破重塑国际认知。

变化不仅发生在德国。巴黎凯旋门前。赛力斯问界M9吸引着路人目光。这辆从重庆两江新区赛力斯超级工厂出发的汽车。历时39天。横跨亚欧大陆1.5万公里。最终亮相巴黎国际车展。赛力斯汽车总裁何利扬自豪地说:“从重庆工厂大门到巴黎凯旋门。我们开启了海外布局的新篇章。”

驶向欧洲 中国电车改写全球格局-有驾

中国汽车出海已经历三个阶段。从早期以低价产品打开市场。到中期以性价比争夺份额。再到如今以技术赋能与生态共建重塑竞争格局。长安汽车推出的“海纳百川”全球化战略。以“三步走”系统构建全球化运营体系:产品出海→品牌出海→产业出海。

他们在欧洲建立慕尼黑研发中心。推进本地化研发。规划建设欧洲生产基地实现本地化制造。布局超1000家销售网点。聘用1000名本地员工。打造从研发到售后的全产业链本土化运营体系。这种“伙伴+”生态标志着中国车企正从“单打独斗”转向“共生共赢”的全球化新范式。

❷ 逆袭:技术优势重构市场认知

2025年4月。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迎来历史性转折。比亚迪在覆盖的欧洲14国取得月销11123辆的成绩。远超特斯拉的6253辆。在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核心市场全面领跑。

驶向欧洲 中国电车改写全球格局-有驾

在德国这个欧洲最大的汽车市场。比亚迪以1566辆的月销成绩同比激增120%。远超特斯拉的885辆(同比下降45.9%)。英国市场的爆发更为震撼:比亚迪4月月销同比暴涨654%。达2511辆。

突破不仅来自比亚迪。零跑汽车在2025年前8个月全球累计交付量突破32万台。同比增长136.4%。出口量稳居新势力品牌榜首。从2017年造出第一辆车开始。这家浙江民营车企经过短短8年就迅速跻身新能源车市场头部品牌。

技术优势是中国车企赢得欧洲市场的关键。深蓝汽车通过天枢大模型、AR-HUD增强现实系统等技术将软件定义汽车理念带入欧洲。凭借800V高压平台、金钟罩电池系统及欧盟NCAP五星安全评级满足了欧洲用户对性能与安全的双重需求。

欧盟对中国纯电动车加征最高35.3%的反补贴税后。中国车企迅速调整策略。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成为突破口。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插混车型在欧洲销量同比激增368%。比亚迪计划在2025年在德国市场推出两款新的插混车型。为尚未准备好购买纯电动汽车的客户提供替代方案。

驶向欧洲 中国电车改写全球格局-有驾

❸ 重构:从技术追随到标准制定

2025年慕尼黑车展。中国是除德国以外参展商数量最多的国家。几乎占了海外参展商的三分之一。从智能座舱到激光雷达。从整车到电池。中国车企以体系化方式走入欧洲市场核心。德国《经济周刊》认为。中国才是车展的“隐藏赢家”。

角色正在对调。中国车企正借鉴德国品牌本地化经验。提出“在欧洲为欧洲”的战略。这与当年德国车企提出的“在中国为中国”相呼应。但今天。中国车企成为技术输出者。

驶向欧洲 中国电车改写全球格局-有驾

零跑汽车与Stellantis集团成立零跑国际合资公司。由零跑提供产品技术。Stellantis集团提供全球市场资源。小鹏汽车与大众汽车集团合作。从联合开发车型到电子电气架构联合开发。这种“反向合资”模式标志着中国车企已从商品出口升级到技术输出。

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在海外投资达160亿美元。首次超过国内投资的150亿美元。这10亿美元之差不仅意味着数字上的反超。更标志着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全球化战略取得重大进展。

电池领域占据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海外投资总额的74%。宁德时代、蜂巢能源、国轩高科等电池企业集体海外建厂。成为中国汽车产业出海的关键一环。奇瑞在西班牙启动本地化组装。比亚迪在匈牙利建立工厂预计2026年投产。这些布局显示中国车企正从简单出口转向深度本地化。

欧洲新车安全评鉴协会的最新测试报告显示。2025年迄今为止测试的28款车型中。有18款获得了最高的五星安全评级。中国制造的车型以13席占据绝对主导。这证明中国汽车不仅在销量上。更在安全和技术标准上获得国际认可。

未来:从汽车出口到生态输出

驶向欧洲 中国电车改写全球格局-有驾

站在中欧建交50周年的历史节点。中国汽车进军欧洲市场有望发挥中欧合作桥梁作用。推动中欧汽车产业共同进步和升级。

中国电动车产业为全球消费者提供多样化选择。也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低碳转型作出积极贡献。从“商品出口”到“贸易出海”。再到如今的“生态出海”。中国车企的全球化战略不断升级。

这场变革才刚刚开始。随着中国车企在欧洲本土化程度加深。从电池生产到整车制造。从销售网络到研发中心。一个以中国品牌为主导的全球汽车产业新生态正在形成。这是技术的胜利。更是生态的胜利。是中国的机遇。也是世界的机遇。

老牌汽车工业国度的街头。中国红飞驰而过。不再有好奇目光。只有习以为常的注视。这场出行革命。刚刚开始。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