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那个曾经惊艳车圈、号称“中国迈巴赫”的高合汽车吗?当所有人以为它要黯然离场时,却突然传来一声“充电完成”的提示音——今年5月,随着黎巴嫩EV Electra公司1亿美元注资落地,一家全新的江苏高合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这不仅意味着高合成为首个从破产边缘杀回赛道的新势力,更开启了一场横跨亚欧的技术重生实验。
一、中东资本注入:重启的“关键钥匙”
- 股权结构焕新:新合资公司由EV Electra控股69.8%,华人运通保留30.2%的技术股权,形成“资本+技术”双擎驱动模式。注册资本1.43亿美元(约10.3亿人民币),为复产提供现金流保障。
- 战略协同深化:EV Electra作为中东首个电动车制造商,其全球化布局(加拿大、意大利、德国等分支机构)与高合的智能化技术形成互补,双方计划通过技术授权联合开发中东市场。
二、工厂重启倒计时:产能与供应链加速恢复
- 盐城基地升级:悦达起亚一工厂已启动智能化改造环评,投资1796万元升级产线,维持15万辆年产能目标不变。计划2025年10月完成改造,初期聚焦X/Y/Z三款车型复产。
- 供应链逐步激活:4月起,高合向供应商发出复工问询,推进债务和解;售后体系由江苏悦达汽车集团承接,零配件供应逐步恢复。部分老员工收到返聘邀请,用户定金退还同步进行。
三、全球化破局:30亿美元订单锚定新航道
- 三年海外订单承诺:根据协议,EV Electra承诺三年内提供不低于10万辆或价值30亿美元的海外采购订单,首批车辆将主攻中东及欧洲市场。
- 品牌形象升级:高合三款车型已登陆EV Electra官网首页,黎巴嫩创始人Jihad Mohammad公开表示“高合将无债务轻装重启”,并强调产品价格更亲民化调整。
四、技术重生:自研体系与市场定位双转型
- 研发方向调整:新公司经营范围明确“道路机动车辆生产、汽车零部件研发”,重点转向800V超充、智能座舱等核心技术自研,强化供应链整合能力。
- 价格策略转向:业内分析指出,高合计划从60万-80万元高端市场下沉至20万-30万元主流区间,以HiPhi Y为基础打造智能化普惠车型,直面蔚来、理想竞争。
五、行业启示录:复活赛的“高合样本”
这场跨界合作的价值远超资本输血:
- 技术价值认可:华人运通保留30.2%股权,印证高合三电技术、专利储备及品牌溢价仍具市场吸引力;
- 出海模式创新:中东资本嫁接中国智造,为本土新势力全球化提供“轻资产出海”新路径;
- 重组范式探索:通过海外订单绑定、分阶段注资模式(首期1亿美元已认缴),降低了重整风险。
结尾:
当Jihad Mohammad在社交平台晒出高合充电照片并配文“车辆已充满电”时,这场复活赛早已超越企业存亡的意义。它既验证了中国智能电动车技术的国际竞争力,也展现出全球产业链重构中“技术换市场”的共赢逻辑。或许不久后,带着中东订单的HiPhi车队驶向地中海沿岸时,我们会看到这场重生故事最激动人心的章节——那里不仅有盐城工厂重启的机器轰鸣,更有一个中国品牌穿透周期壁垒的韧性底色。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