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上有条新闻让很多人心里咯噔一下,说的是国家在核查新能源汽车补贴的时候,发现比亚迪需要退回去1.4个多亿,而特斯拉呢,一分钱都不用退。
这消息一出来,网上立马就热闹了,说什么的都有。
有的人一看标题就火了,觉得比亚迪这么大的企业,浓眉大眼的,怎么也干这种占国家便宜的事儿?
还有人拿特斯拉做对比,说你看人家外企就是规矩,管理就是到位,咱们自己的企业还得好好学学。
乍一看,这数字对比确实挺扎眼的,一个退了上亿,一个退了零蛋,很容易让人觉得这里面有猫腻。
但是,咱们老百姓看事情,不能光看个热闹,得往深里瞅瞅,把这前因后果都捋清楚了,才能知道这事儿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其实不是一个简单的“谁好谁坏”的问题,它背后牵扯到的是咱们国家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一段发展历史。
首先,咱们得明白国家为啥要搞这个“核查”。
这事儿不是突然袭击,是早就计划好的。
从2016年到2020年这五年,是咱们国家新能源汽车发展最关键的起步阶段。
那时候,电动车还是个新鲜玩意儿,续航短、充电慢、价格贵,买的人很少。
为了把这个产业扶持起来,国家就拿出了真金白银来补贴,跟车企说:你们只要造出符合标准的车,并且成功卖给老百姓,国家就给你们一笔奖励。
这个政策的目的很明确,就是用钱来催生一个市场,把一个新兴产业给“喂”大。
现在,这个补贴时代已经过去了,国家自然要回过头来,把这五年发的钱好好对一对总账。
这就好比一个项目做完了,总得有个审计和验收吧?
看看当初承诺的指标都达到了没有,手续是不是都齐全。
所以,这次核查,本质上是一次全国范围内的、对过去五年新能源补贴工作的大盘点,是一次非常正常和必要的收尾工作。
那么,问题的焦点就来了,为啥比亚迪被核减的金额最多呢?
这里面有几个关键点,咱们得掰开来看。
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规模。
在2016年到2020年那个阶段,谁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老大?
毫无疑问是比亚迪。
它的销量遥遥领先,卖出去的车最多,那它申请补贴的车辆总数自然也是最多的。
这就好比一个班里,学习最好的那个同学,做的卷子最多,交的作业也最多,就算他出错的概率跟别人一样低,但因为基数大,他错题的总数也可能是全班最多的。
你不能因为他错了5道题,而另一个只做了两道题的同学全做对了,就说那个学霸学习不认真。
比亚迪被核减1.42亿,听着很多,但你要是把它放到它那五年里几十万辆车的庞大申请基数里去看,这个比例就不那么吓人了。
其次,咱们得看看到底是为什么被核减。
根据官方公布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车辆相关凭证不符合清算通知申报要求”,另一个是“企业未能按有关要求上传车辆运行数据”。
这话听着有点官方,翻译成大白话就是:你交上来的材料里,有些票据、证明文件不完全符合最新的规定;或者,有些车卖出去之后,要求上传的行驶里程数据(比如规定必须跑够2万公里才能拿全额补贴)没有及时、完整地传到国家的监管平台上来。
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问题主要出在流程和手续上,而不是很多人想象中的“造假车骗补贴”。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在那个行业野蛮生长的年代,政策本身也在不断地调整和完善,今天一个标准,明天可能又多一个要求。
车企要面对成千上万台车的申报,每台车都要对应一大堆文件和数据,中间任何一个环节,比如发票开具的格式、车辆合格证的细节、数据上传系统的对接出了点小差错,都可能导致这台车的补贴在最终审核时被判定为“不合格”。
这更像是在高速奔跑中,因为路况复杂、规则多变,不小心崴了脚或者绊了一下,而不是故意要走歪路。
比亚迪作为那个时代的探路先锋,遇到的这种情况自然会更多。
现在我们再来说说特斯拉。
它这次核查中一分钱没退,确实显得非常“完美”。
这当然体现了特斯拉在流程管理和数据控制上的严格,这一点绝对值得我们国内的企业学习。
但是,我们同样不能脱离背景来看。
特斯拉是什么时候开始在中国大规模交付并申请补贴的?
是2020年。
这正好是这次五年核查期的最后一年。
到了2020年,咱们国家的新能源补贴政策已经非常成熟和清晰了,各种申报流程、数据标准都已经是明明白白的,不像早期那样需要摸着石头过河。
而且,特斯拉在2020年申报补贴的车辆总数只有538台。
这就好比,比亚迪和其他中国车企是第一批拓荒者,在杂草丛生的荒地上开路,身上难免会沾满泥巴、被荆棘划伤;而特斯拉是在路已经基本修好的时候,开着车上来的,路面平坦,标识清晰,当然能保持得干干净净。
用一个只参与了最后“冲刺阶段”、申报量也相对较小的“后来者”的完美表现,去苛责一个跑了全程、趟过所有泥坑的“领跑者”,这本身就不太公平。
其实,我们把眼光放宽一点,看看其他车企,比如东风、奇瑞、长安,也都有几千万的核减金额,这说明在那个发展初期,手续不完善、数据对接不畅是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
而像长城、吉利这些核减少的企业,除了自身管理比较到位外,也跟它们在那个时期新能源业务规模相对较小有很大关系。
所以,回过来看这件事,我们更应该看到它积极的一面。
这首先说明,国家的钱不是那么好拿的,监管是严格和到位的,这能有效防止行业里出现真正恶意的骗补行为,保证了市场的公平。
其次,这也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补贴的使命已经完成了,它成功地把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从一个“婴儿”喂养成了一个可以参与全球竞争的“巨人”。
今天,我们的国产新能源车,无论是在技术、设计还是价格上,都已经具备了强大的市场竞争力,不再需要依赖补贴生存了。
这次“清算”,更像是对那段激情燃烧的开创岁月的一次总结和告别。
它告诉我们,那个靠政策吃饭的时代过去了,接下来,要凭真本事在市场上闯天下了。
而从今天中国新能源汽车的蓬勃发展来看,我们的企业显然已经准备好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