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车出门,现在对很多人来说,恐怕早已经不是一件纯粹享受的事情了。
特别是在咱们人口密集的大城市里,两件事儿最能考验一个人的脾气和耐心:一个是停车,另一个就是堵车。
有时候真不是夸张,好不容易熬到周末想开车带家人出去转转,结果一半的时间耗在了路上,另一半的精力花在了找车位和停车上,一趟下来,比上班还累,那种烦躁感,相信开过车的朋友都深有体会。
这些年,汽车技术发展得特别快,各种听起来很高科技的功能层出不穷,很多人就在嘀咕,那些所谓的“自动泊车”和“自适应巡航”,到底是真能帮上忙的实用配置,还是车企宣传的噱头,华而不实呢?
今天咱们就借着像大众探岳这类城市SUV上普及的功能,用大白话好好聊聊,看看这些技术到底能不能让我们开车的时候,真正地放松下来。
先说说停车这个老大难问题。
现在城市的车位有多紧张,大家心里都有数。
新建的小区还好,那些老旧小区,当初设计时根本没考虑现在家家户户都有车的状况,车位配比严重不足。
商场和写字楼的地下车库呢,虽然车位多,但设计得往往跟迷宫一样,柱子多,拐角急,通道窄。
好不容易在导航上看到一个空位,开过去却发现是个宽度极限的“夹心饼干”车位,旁边停着两台豪车,这时候你心里就开始打鼓了。
是冒着刮蹭的风险硬着头皮往里倒,还是灰溜溜地开走再找下一个?
相信很多人都经历过这种进退两难的尴尬。
在众目睽睽之下,一把、两把、三把……车子就是停不进去,后面的车开始不耐烦地按喇叭,这种压力能瞬间让一个人的心态崩掉。
自动泊车功能,就是为了解决这种场景而生的。
它的工作原理其实不复杂,说白了,就是给汽车装上了一双更精准的“眼睛”和一个反应更快的“大脑”。
这双“眼睛”,通常是车身周围装的一圈超声波雷达,有的还会配上360度全景摄像头。
当你启动这个功能,慢速驶过一排车位时,这些雷达就像蝙蝠一样,不断发出超声波并接收回波,来精确测量旁边空位的长度和深度。
一旦它判断这个车位足够大,就会在屏幕上提示你“已找到车位”。
这时候,你只需要按照提示挂上倒挡,然后控制好刹车,剩下的核心操作——打方向盘,就完全交给汽车的电脑了。
电脑会根据雷达测算出的精确数据,计算出一条完美的入库轨迹,然后控制转向电机,分毫不差地执行。
整个过程,方向盘会自动旋转,你看着会觉得很神奇,但其实背后都是严谨的数学计算。
不管是侧方位停车,还是垂直倒车入库,它都能处理得相当平顺。
当然,咱们也得实事求是地说,这个功能目前还不是万能的。
它对车位的要求比较高,最好是有清晰的停车线作为参照,而且空间不能太极限。
如果是在一个没有任何标记的泥地里,或者车位里有杂物,它可能就识别不出来了。
但是,对于我们日常生活中超过九成的标准化停车场景,比如超市地库、小区划线车位,它的实用性非常高。
它最大的价值,不仅仅是避免了刮蹭带来的金钱损失,更是把人从那种紧张、焦虑、甚至有点丢人的情绪中解放了出来。
对于刚拿驾照的新手,或者方向感不太好的司机来说,这绝对是福音。
说完了“停”的烦恼,再来聊聊“行”的痛苦。
堵车,尤其是大城市早晚高峰的环路和节假日的高速公路,那简直是一场对体力和意志力的双重消耗。
车流像蜗牛一样走走停停,你的右脚必须在油门和刹车之间不停地切换,时间一长,脚踝都感觉僵硬酸痛。
更折磨人的是精神上的,你得时刻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盯着前车的尾灯,既要防止跟车太近追尾,又要防止跟车太远被别人加塞。
这么开上一两个小时,整个人都变得特别暴躁,所谓的“路怒症”,很多时候就是这么被堵出来的。
自适应巡航,特别是全速域自适应巡航(ACC),就是来解救你的右脚和大脑的。
很多人容易把它和老式的“定速巡航”搞混。
定速巡航很简单,你设定一个速度,比如100公里/小时,它就只会傻乎乎地保持这个速度跑,前面有车它也不会减速,在复杂的路况下基本没用。
而自适应巡航就智能多了。
它的核心部件是装在车头的一个毫米波雷达或者摄像头,这个雷达能持续不断地探测前方车辆的距离和速度。
当你开启ACC功能后,可以自己设定一个最高行驶速度和跟车距离(一般分远、中、近三档)。
在路况好的时候,它就像定速巡航一样,按你设定的速度跑。
一旦前方出现车辆,它就会自动减速,并且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司机一样,始终与前车保持你设定的那个安全距离。
前车加速,它也跟着加速;前车减速,它也跟着减速。
最关键的是,现在的全速域ACC,可以一直工作到车辆完全刹停。
当前车停下时,你的车也会平稳地停住。
等几秒钟后前车再次起步,你只需轻点一下油门或者按一下方向盘上的恢复键,车辆就会继续自动跟车。
这个功能在堵车时简直是“神器”。
想象一下,在拥堵的城市快速路上,你开启了ACC,把跟车距离调到最近,然后就可以把右脚完全解放出来,放在一边休息。
你只需要手扶着方向盘,观察好周围的路况就行,车辆的加减速和跟停都由系统自动完成。
这一下子就把驾驶的疲劳度降低了一大半,你整个人会变得非常放松,可以听听音乐,或者和车里的家人聊聊天。
它把驾驶员从那种繁琐、重复、机械的脚下操作中解脱出来,转而成为一个更从容的“监督者”。
从更广的层面来看,这些智能化功能的大范围普及,也反映了我们国家汽车工业的巨大进步。
根据公安部的数据,截至2023年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已经达到了惊人的4.4亿辆,驾驶人数量更是超过5亿。
如此庞大的交通体量,对驾驶的便利性和安全性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要求。
值得骄傲的是,在智能驾驶辅助这个赛道上,我们的自主品牌表现得非常出色。
以比亚迪、蔚来、小鹏、理想等为代表的中国车企,不仅把自动泊车和全速域ACC这些功能作为了很多车型的标配,更是在此基础上,研发出了更高级的智能领航辅助系统。
这些系统结合了高精度地图,可以在高速公路和城市快速路上实现自动变换车道、自动超越慢车、自动进出匝道等更复杂的操作,正在一步步地接近更高阶的自动驾驶。
这背后,是我们国家在人工智能算法、高精度传感器、芯片技术等领域奋起直追的成果。
所以,当我们在享受这些科技带来的便利时,其实也是在见证着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华丽转变。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