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九月份,汽车圈都觉得格外关键,为了冲刺2025的目标,比亚迪居然把年度销量定的调低,从550万辆往下调到460万辆,少了90万辆,这个数字差不多是“蔚小理”他们的年度总销量了,看来比亚迪也渐渐感到力不从心了。
和2024年427万辆的成绩相比,设定的新的目标要增长8%,这是近五年来最低的增长速度了。今年前八个月,比亚迪累计卖出了286.38万辆新车,比去年同期的232.46万辆多了,增幅大约是23%,然而距离原定的550万辆销售目标还差了不少,只完成了一半多点,大概是52%的比例,而去年同期的销量则达到了232.46万辆,达到了当时年度目标的58%。
吉利宣布把年度目标调高到300万辆,而奇瑞则官方确认,今年全球销量预计能达到326万辆,准备冲击全球汽车销量前十名。比亚迪这个时候或许得考虑稍微放缓点脚步,专注于提升产品质量和发展稳定性,特别是在如今迈向国际市场的关键时刻。
比亚迪少见地降低了年度销量目标,这反映了他们在销量提升上的压力确实挺大,还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逐步走向均衡发展的一个标志。而奇瑞、吉利、小鹏和蔚来等品牌,表现得都挺给力的,增长势头非常猛。
自2018年开始,在全球汽车市场增速放缓的情况下,比亚迪依然保持了令人惊叹的稳步上升,最终挤进了全球销量前十名,成为中国市场的销售领头羊,也成为了全球首个整体停产停售燃油车的汽车企业,这简直可以算是中国汽车和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一个奇迹了。
吉利和奇瑞的销量持续走高,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和全球市场上的迅猛发展,让比亚迪的地位受到不少压力,虎视眈眈。不过,说到底,比亚迪的规模依然远远大于大部分竞争对手,就算今年调整了年度目标,2025年还是有希望稳坐中国汽车市场销量冠军的宝座。
再看2026年汽车市场,比亚迪选择暂时收手,其实是对前几年快得令人眼花缭乱的高速发展做的一次短暂调整,算得上必要的措施。不过,新能源车市场未来的走向还是有不少变数,再加上竞争对手的追赶越来越紧,缩小差距变得很关键。比亚迪得小心点,别陷入销量增长停滞的泥潭,影响未来的发展啊。
仔细分析比亚迪的销售状况,王朝网和海洋网依然扮演着两大核心角色,不过令人担心的是腾势和方程豹这两个高端品牌,迟迟没有带来明显的规模效应,反而经常陷入一些市场上的舆论风波。这两个品牌的销量和品牌形象都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踏入2025年,方程豹要面对的,不仅是长城坦克这个强劲对手,还得应对奇瑞旗下的捷途山海和捷途纵横。至于腾势品牌的问题就更严重了,不管是MPV车型,还是新出炉的旗舰轿车和SUV,都被对手集体围攻,压力山大。
比亚迪早就抓紧行动,应对市场压力,从冠军版车型、车型整合,到全系标配、全民智驾,再加上技术下放,提升了产品的竞争力。面对吉利和奇瑞的激烈冲击,倒也算稳住了阵脚,但光靠防守,可不能保证长久的胜利。
如果说电动智能技术已经变得全民都能享受,销量的排名也只是暂时的,比亚迪真正的难题在于这些年来在行业里一直保持领先,可在品牌这块护城河上没捞到更多优势,结果只能不断卷入一场又一场激烈的价格战。
到现在为止,比亚迪拥有的,竞争对手也都具备,而作为后来者,他们在技术实力相差不大的情况下,配置更优、价格更实惠。一到买车的时辰,消费者自然会多方面权衡比较。在十万元左右的市场里,比亚迪已经不再是唯一的出路。
比亚迪降低了目标,其他车企的新能源汽车销量也在快速上升。现在,新能源汽车市场早已不是一家独大的局面,这是大势所趋。面对这么多品牌和车型,用户仍会倾向于选比亚迪,这个目标显然不能只靠技术和配置来达成。
比亚迪面对550万辆的高位目标突然收紧步伐,可能是一种无奈的选择,但同时也是个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好机会,让人不得不认真考虑未来的发展方向。毕竟,新能源汽车市场不会永远保持这种迅猛的增长态势。
用户选择比亚迪,可能是看中了它在新能源领域的实力和创新能力,觉得这牌子可靠,技术不断突破,性能有保障。此外,也有人觉得比亚迪的价格比较亲民,性价比高,而且产品线丰富,能满足不同需求。还有些人更看重它的环保理念和未来发展潜力,觉得用比亚迪车是跟得上时代潮流的选择。
跨国车企在全球市场上的运营经验,值得比亚迪参考学习。即使它们在中国市场遇到不少困难,甚至到了生死攸关的地步,依然稳居全球汽车行业的顶尖位置。这或许也暴露出比亚迪的短板之一,特别是在品牌塑造和建设方面,还缺乏一些国际化的积累。
拿丰田来说吧,它在全球领先的位置,靠的可不是技术多先进或者车型多丰富,而是那稳得住的产品质量和大家信赖的品牌形象。其实,丰田的全球销量能快速爆发,还得谢谢那会儿因为北美“刹车门”事件被暂停市场后,转而专注于搞好质量和树立品牌价值,才实现了长久的复苏和稳步增长。
丰田当年也是被逼得不得不反思,而这次比亚迪主动降低了目标,可能要面对的压力比丰田那时候还要大不少,估计也是到了不得不作出调整的紧要关头。
不管人们怎么骂“车圈恒大”的绰号,或者行业里对常压油箱的指责,比亚迪始终难免会遇到对手的抨击和舆论的争执。不过,比亚迪还得弥补不少软肋,这点在全球十大车企里也算不多见。
虽然黑公关可以用几百万的法律手段来打压,但把品牌形象深深扎根在全球消费者心里,变成一家能够为用户和行业撑腰的车企,也许才是比亚迪稳坐中国第一的位置的底气和底气所在。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