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薪两万的电车维修工,为何说是车圈写给时代的一首悲歌?

讲真,每次看到有人讨论“未来十年学啥手艺不失业”,我都觉得特别魔幻。感觉像是一群泰坦尼克号上的乘客,在认真研究冰山的雕刻艺术。都什么时候了,还搁这儿研究雕花呢?但你点开一看,诶,第一个就是新能源汽车维修,说缺口82万,月入两万。我一下就悟了,这哪是职业规划,这分明是车圈现状的B面,一首用高薪谱写的悲歌。

那个42岁的张磊师傅,从传统汽修转行,现在换个电池模组就收800,月入两万多,听着是不是特励志?但你仔细想想,这背后是什么?是掀桌子式竞争的必然结果。以前的燃油车,大家都是在规矩里玩,修个发动机、换个变速箱,老师傅靠的是经验,是手感,是一门“玄学”。现在的电车呢?不装了,摊牌了,它就是个大号的、会跑的、带四个轮子的手机。你见过哪个修手机的靠手感?不都是直接换总成吗?坏了菜了,整个主板换掉。

月薪两万的电车维修工,为何说是车圈写给时代的一首悲歌?-有驾

电车也是一个逻辑。所谓的“三电系统”,听着高大上,本质就是一堆被封装起来的“能量砖”。车企在发布会上吹得天花乱坠,什么CTB、CTC,什么麒麟电池金钟罩铁布衫,翻译过来就是一句话:我们把这玩意儿做得越来越整,越来越难修。为啥?因为这样你只能回我这儿来。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他们把车造成一个巨大的、精密的、一碰就得花大钱的压缩毛巾,泡水里一膨胀,全是知识盲区。这时候,张磊师傅这种懂电池管理和ADAS的“雷电法王”就成了稀缺品。他的高薪,不是市场对技术的奖励,而是对车企“表演性技术”的讽刺性补偿。

月薪两万的电车维修工,为何说是车圈写给时代的一首悲歌?-有驾

这就引出了一个更深层的问题:我们真的需要那么“智能”的车吗?文章里提到的人工智能训练师,在家写写提示词月入一万五。这工作本质上是在干嘛?是在教一个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巨婴学说话。而现在车圈最着魔的,就是把这个巨婴塞进你的驾驶室。所谓的智能座舱,就是让你花二十万买一个需要你不断调教的Siri。你对它说“打开车窗”,它可能给你放一首《窗外》。你再骂它一句,它还委屈上了,说“我在努力学习呢”。我作为一个中年人,每天被老板和客户教育就够累了,现在开车还得当老师,我图啥?我图它机你太美吗?

自动驾驶就更典中典了。所有人都把希望寄托在激光雷达和算法上,觉得只要算力够大,就能实现无人驾驶。但真正的关键在哪?在老头乐。只要马路上还有一个不讲道理、横冲直撞、视交规如无物的老头乐,你所有的算法都得崩溃。你那身价百万的AI系统,在一个价值三千的铁皮盒子面前,脆弱得像个刚出生的婴儿。因为算法讲逻辑,大爷不讲。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三体人看了都气活了。所以说,技术的尽头不是星辰大海,而是菜市场门口。这帮人是真的疯了!

月薪两万的电车维修工,为何说是车圈写给时代的一首悲歌?-有驾

文章里还提到了一个“锔瓷非遗技艺师”,修个碎花瓶赚几千。这事儿就更有意思了,这简直就是某些品牌用户的精神侧写。你觉得花三千块修个破瓶子值吗?不值。但对失主来说,那不是瓶子,是念想,是信仰。这跟买某些车不是一个道理吗?比如奔驰,它最值钱的是什么?是那个三叉星徽。你买的不是一辆车,是一个身份符号,一个“我成功了”的宣言。车坏了,内饰异响了,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个标还在。会买特斯拉的人,就是喜欢特斯拉本身那种极客、未来的感觉。中控大屏死机了?没事,重启一下,这叫有生命感。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他们的车坏了,拿去修,就像是信徒去修复一个圣物。花的钱不叫维修费,叫“香火钱”。写到这里我突然发现,我这个比喻好像把车主说得有点卑微。但你仔细想想,是不是那味儿?

月薪两万的电车维修工,为何说是车圈写给时代的一首悲歌?-有驾

说真的,我最近看我邻居倒车,那叫一个费劲,智能辅助响得跟过年一样,就是停不进去。有时候觉得技术真没啥用。我们现在被各种新概念、新技术包围,车企们一个个都跟悟了道一样,今天发布个“乾坤架构”,明天整个“盘古开天”,太阳都要一个趔趄。但你把这些发布会PPT上的名词扒光了看,内核是什么?还是那四个轮子一个沙发。

最好的手段是直接把餐厅爆了。当所有人都卷价格、卷配置、卷到最后发现无路可走的时候,总会有人掀桌子。就像乐道,上来就说自己是“家庭第一辆智能电动车”,直接把理想的后院给点了。如果说之前小米是把蛋糕端走了,那乐道就是连桌子上的蜡biǎn签都没放过。你看,这就是现在的车圈,不存在什么体面,要么成仙,要么成盒。

所以你问我未来十年什么手艺不失业?我觉得这个问题本身就错了。在一个所有人都发疯的黑暗森林里,你该考虑的不是如何成为一个更牛的猎人,而是怎么找到一个足够结实的掩体。新能源维修师傅的高薪,只是这场大爆炸溅出来的零星火花,看着亮,但能亮多久谁知道?等车企们缓过劲来,把维修体系也变成自己的闭环,认证、授权、专用工具一条龙,外面的修理厂连根毛都摸不到。但能过,就是能过。

最终的结论是什么?结论就是,别去预测未来。未来就是一场混沌。至于学手艺,学点能让自己开心的吧。至少在世界崩塌的时候,你还能给自己找点乐子。至于车?它就是个工具,一个能把你从A点移动到B点的铁盒子。别给它赋予那么多玄学和意义,不然,会变得不幸。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依法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