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今天来聊聊买车这件事,特别是现在的新能源车,看得人眼花缭乱。
大家心里都有一杆秤,想买个开着舒服、坐着宽敞、技术还先进的车,可一瞅价格,往往就得掂量掂量自己的钱包。
所以,当有一款车跑出来说,它用的是普普通通的螺旋弹簧,却能给你开出那种几十万豪车才有的空气悬挂的感觉,咱们的第一反应肯定是:真的假的?
这是不是厂家在吹牛,还是咱们中国的造车技术真的已经进步到这个份上了?
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说道说道这台引起不少讨论的车——小鹏G6,看看它到底有没有这个“真功夫”。
咱们得先从一些大家觉得不太满意的地方说起,毕竟没有哪台车是十全十M美的。
有人试驾完就提出来,说这车的方向盘感觉有点大。
您能明白那种感觉吧?
就像现在流行穿修身的衣服,突然给你一件宽松款,就觉得差点意思。
他们觉得要是方向盘的圈子再小那么一点点,开起来会更灵活,更有那种人车合一的驾驶乐趣。
不过话说回来,这事儿也得看人。
对于一台主要定位是家庭用车的SUV来说,方向盘稍微大一点,其实能让司机在长途开车的时候,胳膊更舒展,姿势更放松,没那么累。
这就像吃饭,有人口重,有人口轻,方向盘的大小更多的是一种个人习惯和偏好,算不上是一个硬伤,只能说在设计上,它更偏向于轻松舒适的驾驶风格。
再一个大家觉得有点小遗憾的地方,就是车里没有配车载冰箱。
现在的新能源车竞争太激烈了,“冰箱、彩电、大沙发”都快成了宣传口号了。
大夏天的,一家人出去玩,能从车里拿出一瓶冰镇饮料,那感觉确实惬意。
小鹏G6全系都没有这个配置,确实让一些追求极致舒适体验的消费者觉得少了点什么。
但是,咱们也得站在厂家的角度想一想。
一台车,尤其是一款起步价控制在二十万以内的车,它的成本是有限的。
小鹏显然是把更多的预算,花在了那些看不见但更核心的地方,比如全域800V高压平台,这个技术能让充电速度快得惊人;再比如前后一体式的铝压铸车身,这能让车身更坚固、更安全;还有我们后面要详细说的那个智能底盘。
在“核心技术”和“享受型配件”之间,小鹏选择了前者。
这是一种非常务实的造车思路,先把筋骨练强壮了,再考虑添置“漂亮衣服”。
对于大多数普通家庭来说,一个稳定可靠、技术领先的核心平台,远比一个车载冰箱来得重要。
第三个被指出的“缺点”,其实更像是一个清晰的定位说明。
就是这车的底盘调校,完完全全是冲着舒服去的,所以就别指望它能给你带来多么刺激的操控感。
虽然它的硬件底子非常好,用的是前双叉臂、后五连杆的悬挂结构,这套东西在很多性能跑车上都能看到,是公认的运动好苗子。
但小鹏的工程师们却用了一套非常柔和的调校方案,硬是把一个“武术高手”培养成了一位“养生大师”。
开着它过弯速度快了,你会感觉到车身有侧倾,它不会像运动型车那样紧紧地扒在地上。
它的首要任务,是把路面上的各种颠簸、振动都过滤得干干净净,让车里的人感觉安稳。
所以,如果您买车是图个驾驶激情,喜欢开快车劈弯,那小鹏G6可能确实不太适合您。
但如果您的需求是,每天上下班通勤,周末带着老人孩子出门,希望车子能安安稳稳,舒舒服服,那它的表现绝对会超出您的期待。
好了,说完了这些大家觉得可以改进的地方,接下来咱们就得聊聊这台车真正让人拍案叫绝的优点了,这也是为什么它能引起那么大关注的原因。
首先,就是空间,一个字:大!
这个大是全方位的。
你一坐进车里,那种开阔感就来了。
不管你坐前排还是后排,头顶都非常宽裕,一米八几的大个子坐进去,头顶离车顶也还有一拳多的距离,完全没有压抑感。
后排的腿部空间也同样奢侈,跷个二郎腿都轻轻松松。
这种空间表现,一方面得益于它接近两米九的長轴距,另一方面,也得感谢一项叫CIB电池车身一体化的技术。
简单来说,就是把电池组和车身底盘融为一体,这样一来,车内的地台就可以做得更低,等于凭空为车厢内部“偷”出了好几厘米的高度。
这种从根本上优化空间的设计,是实实在在能感受到的。
除了空间大,座椅的舒适度也必须给个好评。
填充物不软不硬,支撑性很好,而且包裹感也足。
最让人惊喜的是,在二十万这个价位的车上,它竟然给全车四个主要座位都配齐了通风、加热和按摩功能,连后排乘客都能享受到和前排一样的待遇。
这种“众生平等”的配置理念,在同级别的合资车里是根本不敢想的,足见其诚意。
再加上一个巨大又平整的后备箱,和一个可以放点零碎物品甚至直接用水冲洗的前备箱,实用性直接拉满。
接下来,就是这台车的核心精髓,那个被称作“太极底盘”的悬挂系统。
这才是真正见功夫的地方,也是解开我们开头那个疑问的关键。
传统的汽车悬挂,软硬是出厂就定好的,要么软,开起来像坐船,过弯晃晃悠悠;要么硬,路感清晰,但过个减速带能把人颠得七荤八素。
而小鹏G6搭载的这套CDC可变阻尼减振系统,就完全是另一个概念了。
它给汽车装上了一双能预判路况的“眼睛”和一个反应极快的“大脑”。
这双“眼睛”是车上的各种传感器,可以提前扫描前方路面的情况,识别出哪里有坑洼,哪里有减速带。
然后,“大脑”也就是中央控制器,会以毫秒级的速度,独立调节每一个车轮悬挂的软硬。
咱们打个比方,当车子即将压过一个减速带时,系统会提前预判到,就在前轮接触到减速带的那一瞬间,瞬间让前轮的悬挂变得非常软,像一块海绵一样,轻柔地把这个冲击“吸收”掉,而此时另外三个车轮的悬挂还保持着正常的硬度,以确保车身稳定。
等车轮过去了,悬挂又立刻恢复正常。
整个过程行云流水,就好像一位太极宗师,面对刚猛的力道,不是去硬抗,而是用柔劲去化解。
这就是为什么试驾过的人都会惊叹:“明明是普通的螺旋弹簧,怎么开起来这么像高级的空气悬挂?”这背后,体现的是咱们中国工程师在软件算法和车辆动态控制上的深厚功力,它证明了,通过聪明的电子系统,传统的机械硬件也能爆发出令人难以置信的潜力,为普通消费者带来了越级的舒适体验。
最后要说的,就是小鹏的看家本领——NGP智能导航辅助驾驶。
如果说底盘是小鹏的“内功心法”,那NGP就是它的“独门绝技”。
很多人都评价,小鹏的这套智能驾驶系统,是目前市面上体验最好的之一。
这不是一句空话,而是通过无数真实的驾驶场景验证的。
比如,在等红灯的时候,你所在的车道前面排了两台慢吞吞的小货车,系统会主动判断旁边的车道起步会更快,然后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自己打灯变道,提高通行效率。
再比如,从匝道并入主干道这种非常考验“车技”的场景,它处理得非常老练,会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司机一样,先观察主路车流,然后精准地控制速度,平顺地汇入,绝不会给人一种突兀或者危险的感觉。
在路上遇到慢车,只要条件允许,它变道超车的动作果断又流畅;如果不能超车,它也会安安稳稳地跟在后面。
整个驾驶逻辑,已经非常接近一个思维缜密、驾驶风格稳健的人类司机了。
这背后,是小鹏多年来积累的海量真实路况数据和在人工智能算法上持续的投入。
它不仅仅是一个减轻驾驶疲劳的工具,更像是一个值得信赖的“智能伙伴”。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