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实现L4级智能泊车 引爆智能驾驶板块 产业链机会全梳理

最近汽车圈里有个事儿闹得沸沸扬扬,主角就是我们都熟悉的比亚迪。

他们放了个大招,在官方社交媒体上宣布,自家的智能泊车技术已经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水平,甚至可以跟传说中的L4级自动驾驶相媲美。

这消息本身就够让人吃惊的了,但更厉害的还在后头。

比亚迪紧接着又补了一句,可以说是给所有车主吃了一颗定心丸:只要是在中国市场,任何购买了搭载“天神之眼”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的比亚迪车主,如果在用智能泊车功能的时候出了什么意外,不管是车子刮了碰了,还是造成了别的损失,所有责任和费用,比亚迪全包了。

比亚迪实现L4级智能泊车 引爆智能驾驶板块 产业链机会全梳理-有驾

这话一出来,立刻就在网上炸开了锅。

很多人第一反应是,真的假的?

L4级是什么概念?

咱们平时听得比较多的L2级辅助驾驶,就是车子能帮你踩踩刹车、保持车道,但你的手和眼还得时刻准备接管。

而L4级,理论上就是在特定的场景下,比如在停车场里,你完全可以当个甩手掌柜,车子能自己搞定一切,从找到车位到精准停进去,全程不需要人来干预。

这听起来就像是科幻电影里的情节,现在比亚迪不仅说自己量产了,还敢用真金白银来为这个技术承诺兜底,这背后到底有多大的底气?

这会不会又是一次车企为了宣传搞的噱头?

这事儿牵扯的东西可不少,咱们今天就把它里里外外都捋清楚。

首先得明白,比亚迪敢这么说,绝不是头脑一热。

他们手里攥着一张别人很难复制的王牌,那就是庞大的用户数据。

你想想看,到目前为止,比亚迪已经卖出去了超过440万辆装备了L2级或者更高级别辅助驾驶功能的汽车。

这四百多万辆车,就像是四百多万个不知疲倦的“路考学员”,每天都在中国各种复杂多变的路况上行驶,停进各种设计得千奇百怪的停车场。

每一次的转弯、每一次的刹车、每一次的泊车尝试,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会变成数据传回比亚迪的后台。

比亚迪实现L4级智能泊车 引爆智能驾驶板块 产业链机会全梳理-有驾

这些海量、真实、多样化的数据,就成了喂养比亚迪人工智能系统的“独家营养餐”。

人工智能就像一个学生,做的练习题越多,见过的题型越刁钻,考试的时候成绩自然就越好。

比亚迪的“天神之眼”系统,就是这么一天天被“喂”聪明的,它的泊车技术,是在解决了无数个真实世界里的停车难题后才磨练出来的。

那么,这个“天神之眼”具体是怎么工作的呢?

它能看得这么准、停得这么稳,靠的是一套软硬件结合的精密系统。

咱们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高度进化的人。

首先,它得有非常敏锐的“感官”。

这套感官系统主要由几样东西组成。

第一是摄像头,也就是车的“眼睛”。

现在的智能汽车,摄像头可不止车尾那一个了,比亚迪给“天神之眼”配的摄像头数量直接翻了一倍,车头、车尾、车身两侧后视镜下面全都有,能实现360度无死角的观察。

给这些“眼睛”提供高质量镜片的,就有像联创电子这样的公司,据说它为比亚迪一辆车提供的摄像头模组价值就差不多有八百块。

还有一家叫宇瞳光学的,它生产的高清车载镜头,在比亚迪的采购里占了一半以上的份额,可见其技术实力。

光有“眼睛”还不够,还得有更厉害的感知工具。

比如毫米波雷达和激光雷达。

比亚迪实现L4级智能泊车 引爆智能驾驶板块 产业链机会全梳理-有驾

毫米波雷达就像是蝙蝠的回声定位,优点是不怕刮风下雨,穿透性强,能稳定地探测到前方和周围的车辆。

而激光雷达就更高级了,它能发射出激光束,通过接收反射回来的信号,在瞬间构建出一个极其精细的三维立体地图,就连地面上一根细小的栏杆、一个不起眼的地锁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像德赛西威公司,就是比亚迪毫米波雷达和后面要说到的“大脑”的重要合作伙伴。

有了这么多“感官”收集来的信息,必须得有一个超级“大脑”来处理。

这个“大脑”在汽车行业里叫“域控制器”。

它就像一台高性能电脑的主机,把所有摄像头、雷达传回来的海量信息进行汇总、分析、计算,然后在千分之一秒内做出最正确的决定:方向盘该打多少度,油门和刹车该怎么配合。

这个关键的“大脑”,比亚迪的主要供应商之一是经纬恒润,随着比亚迪智能汽车卖得越来越多,这家公司的生意也跟着水涨船高。

而给这个“大脑”提供运算能力的,则是核心中的核心——芯片。

像芯驰科技这样的公司,专门研发符合车规安全标准的芯片,保证这个“大脑”在任何时候都能稳定、高效地运转,不会在关键时刻“掉链子”。

当然,一个聪明的机器人,光有发达的“四肢”和“大脑”还不够,还得有智慧的“灵魂”,这个灵魂就是软件算法和数据平台。

咱们平时手机导航,能把你带到小区门口就算完成任务了。

但L4级的泊车,要求的是厘米级别的精度。

这就需要一种特殊的“活地图”——高精度地图。

比亚迪实现L4级智能泊车 引爆智能驾驶板块 产业链机会全梳理-有驾

这种地图不仅有道路,还包含了车道线、路边路缘、甚至停车位里每一条线的精确坐标。

国内做这个的佼佼者是四维图新,它在高精度地图市场的份额很高,也深度参与了比亚迪的智能驾驶地图项目。

光有地图还不行,车子还得随时知道自己在这张精密地图上的确切位置,这就需要高精度的定位模块,像华测导航就是提供这类技术的公司,能让车子即便在GPS信号弱的地下车库里也能精准定位。

所有这些硬件和软件最终形成了一个可以不断学习、不断进化的闭环系统。

比亚迪的工程师们在中科创达这类软件服务商的帮助下,可以更高效地优化算法。

同时,他们还在探索一种更前沿的技术,叫“车路协同”,就是让汽车能和路边的红绿灯、摄像头、甚至停车场道闸进行信息交互。

比如,停车场可以提前告诉你的车,哪个区域有空位,路况如何。

千方科技就在做这方面的工作,帮助汽车获得超越自身传感器的“上帝视角”,让泊车变得更简单、更安全。

比亚迪这波操作,就像往平静的池塘里扔进了一条凶猛的鲶鱼,整个汽车江湖都被搅动了。

首先,它自己的供应链伙伴们先尝到了甜头。

车子越智能,对底盘的控制要求就越高,线控刹车、线控转向系统就成了刚需,这就给拓普集团这样的底盘系统供应商带来了大量订单。

高清摄像头对前挡风玻璃的平整度和透光性要求也更高,福耀玻璃的生意自然也更好了。

更重要的是,其他汽车品牌现在感到了巨大的压力。

以前,高级的智能泊-车功能可能是顶配车才有的“奢侈品”,消费者得额外加钱选装。

比亚迪实现L4级智能泊车 引爆智能驾驶板块 产业链机会全梳理-有驾

现在比亚迪直接把它做成了很多车型的标准配置,还承诺出了事它负责。

这样一来,消费者买车的时候就会想,同样花二十万,那台车连个自动泊车都做不好,我为什么要买它?

这就逼得像长安汽车、小鹏汽车这些竞争对手,必须加快自家智能驾驶技术的研发和普及速度,拿出更有竞争力的产品来。

这种良性竞争的最终结果,就是让先进的技术更快地普及到普通老百姓能买得起的车上,一个由中国品牌引领的“智能驾驶平权时代”正在加速到来。

这件事情的影响还远远不止于汽车行业本身。

当成千上万辆车都能自己找车位、自己停车的时候,一个全新的、规模庞大的市场就被撬动了。

首先是智慧停车产业。

你的车再聪明,开进一个老旧的、信息不通的停车场也施展不开。

所以,未来几年,全国的停车场都会迎来一波智能化改造浪潮。

像捷顺科技、数字政通这些做智慧停车系统和城市停车管理平台的公司,将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以后我们开车去商场,可能真的就像电影里演的那样,在门口下车,车子自己就去找车位了。

同时,保险行业也在发生变化。

既然车企敢为事故兜底,那背后一定有精密的风险评估和保险方案支持。

中国平安这样的保险巨头已经开始和比亚迪合作,开发专门针对智能驾驶汽车的保险产品。

这既是一个新的业务增长点,也通过金融手段分担了新技术推广的风险。

总而言之,比亚迪这次的宣告,不仅仅是一次技术展示,更是一次深刻的产业变革宣言。

它用普通消费者最关心的安全和成本问题作为突破口,正在重塑整个汽车行业的竞争规则和未来生态。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