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YU7交付变等一年,车主崩溃了!

锁单时App界面还写着“预计8月开启首批交付”,三天后刷新页面,交付时间直接跳到了48-51周,接近一整年。 济南的王先生至今想不通,自己熬夜抢到的小米YU7订单,怎么就成了甩不掉的包袱。 他为了享受2025年新能源国补政策,早早卖掉了旧车,如今新车交付遥遥无期,每天通勤成了难题,而那5000元定金,小米坚决不退。

和他同样遭遇的车主不在少数。 他们自发组建的维权群里,人数已经超过260人,核心诉求就两条:要么尽快交车,要么退还定金。 小米的回复始终冷冰冰:“锁单后定金不退”。

小米YU7交付变等一年,车主崩溃了!-有驾

抢购小米YU7的那晚,场面堪称疯狂。 6月26日晚上10点开售,短短3分钟大定突破20万辆,18小时锁单量冲到24万台,直接创下行业纪录。 李先生守在手机前,拼手速抢到了订单,App下单界面明晃晃一行字:“锁定订单后预计8月开启首批交付”。 他心头一热,立刻交了5000元定金,满以为下个月就能开上新车。

小米YU7交付变等一年,车主崩溃了!-有驾

可刚过三天,系统毫无预兆地刷新了交付时间。 李先生再点开页面,“48-51周” 几个字像盆冷水浇下来,这意味着他要等到2026年夏天。 更让他窝火的是,当初为了赶上2025年的新能源车购置税全额减免(最高3万元)和以旧换新补贴(最高1万元),他提前把旧车卖了。 现在如果拖到2026年提车,购置税减免可能缩水一半,加上补贴取消,他至少得多掏1.5万元。

小米YU7交付变等一年,车主崩溃了!-有驾

这不是个例。 在社交平台上,大量用户晒出截图对比:锁单时显示“8月交付”,几天后变成“38-41周”“50-53周”。 一位用户愤怒写道:“小米自己App的bug,为什么要我买单? ”原来抢购当晚,系统频频报错“身份证信息有误”,明明预填的信息完全正确,他反复核对了十分钟才锁单成功,结果交付时间从可能的“准现车”直接掉到40周。

小米YU7交付变等一年,车主崩溃了!-有驾

问题就出在“首批交付”的文字游戏上。 多位车主证实,下单时页面只模糊提到“首批8月交付”,“首批”到底指多少辆车、排到第几批要等多久,小米只字未提。 等用户锁完单,才在隐藏的订单详情里看到真实等待时间,而此时定金早已被锁死,无法退还。

小米YU7交付变等一年,车主崩溃了!-有驾

小米的产能根本撑不住这场狂欢。 北京亦庄的一期工厂设计年产能只有15万辆,即便日夜两班倒超负荷运转,顶天也就30万辆。 负责生产YU7的二期工厂7月才投产,今年能贡献的产量相当有限。 而光是YU7前18小时的24万锁单,加上SU7积压的近30万订单,待交付车辆已逼近40万台。

小米YU7交付变等一年,车主崩溃了!-有驾

产线再怎么拼命也追不上订单速度。 按照官方数据,即便二期工厂10月达到每月3万辆的产能,消化现有订单也要等到明年。 配置差异带来的“插队潜规则”:高配Max版交付周期34-37周,标准版却要54-57周,足足相差5个月! 黄牛趁机在二手平台炒卖“准现车”订单,Max版加价高达2万,标准版却无人问津。

小米YU7交付变等一年,车主崩溃了!-有驾

交付时间每多拖一天,车主的损失风险就多一分。 2026年新能源政策一旦退坡,购置税减免可能从3万减到1.5万,叠加以旧换新补贴取消,用户提车时或面临1.5万-2.5万元额外支出。 技术迭代更让人焦虑:明年L3级自动驾驶试点落地,新一代快充电池如麒麟5C也将上市,苦等53周提到手的车,可能刚开出门就面临技术淘汰。

小米YU7交付变等一年,车主崩溃了!-有驾

当车主们焦头烂额找小米讨说法时,其他车企嗅到了商机。 蔚来销售直接喊话:“退订小米YU7的,来买蔚来减5000! ”极氪更狠,直接补偿5万积分(价值5000元)。 阿维塔不仅报销定金,还加送充电桩;智己在部分城市直接给转单用户充值全国电卡。 一场针对小米用户的“截胡大战”已经打响。

小米YU7交付变等一年,车主崩溃了!-有驾

小米的回应却始终强硬。 客服咬定“锁单后定金不退”,门店把责任推给“系统排产规则”。 雷军本人只轻描淡写说“用户着急可以选其他品牌新能源车”,对自家用户因等待产生的真金白银损失,至今没有任何补偿方案。

小米YU7交付变等一年,车主崩溃了!-有驾

260多名车主在维权群里签下联名书,要求小米开放退定通道、明确交车周期、按产能限购。 而法律途径同样艰难。 律师坦言,即便起诉,成功概率也不高小米在下单流程中埋下的格式条款,早已把消费者的退路堵死。

小米YU7交付变等一年,车主崩溃了!-有驾

交付时间还在跳动。 北京亦庄的二期工厂正在调试设备,即便7月投产,对已经排到明年的订单来说,也是杯水车薪。 那些锁在系统里的48周、53周,成了260多名车主共同的倒计时。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