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2025年9月1日,新版的《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就正式开始执行啦。这次修订可是自2019年电动自行车新国标发布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调整。
这次修订用时整整8个月,经过70多次调研、160多次技术讨论,还有将近13万份问卷,最终把差不多200个关键指标给完善啦。脚蹬子退出舞台、续航能力提升的同时,咱们也得琢磨一下:限速25公里每小时,真的能满足老百姓的需求吗?
脚蹬子终成历史
这些年来,电动自行车上的脚蹬子常被网友吐槽为“最没用的设计”。上坡跑不动,平路时还会蹭掉裤脚,遇到雨天特别容易打滑,再加上维修次数也不少,成了大家心里的“硬伤”。
新国标终于轮到回应这个痛点了,直接宣布不强制装脚蹬了,用户想装还是不装,全靠自己,想怎么整就怎么整。这也意味着,以后判断车辆是否符合新规,根本不用看脚蹬子这档事了。
续航可能会增加
新规下,整车的重量限制从55公斤提升到63公斤,但特别说明了只针对装有铅酸电池的车型。这一变动,给装更大容量电池腾出空间,续航估计能多跑个10到20公里左右。
不过,这里也有个难题,那就是塑料件的重量限制在3.5公斤以内。这就得让厂商们放弃那些便宜又再生的塑料,转而用镁合金啥的复合材料来做车架,结果车架的重量可能就会稍微重一点。因此,实际上,这种新款电动自行车的续航里程可能也就涨不了多少。
25kmh限速:谁为百姓考虑?
等脚蹬子和续航问题都解决了,可限速25kmh这个标准还没变,成了新国标最大的争议焦点。清华大学的李稻葵教授曾直言:“25kmh的电动自行车可能还比不过普通自行车呢。”
这个速度限制一出,真是脱离实际,引发了一连串连锁反应。比如,地下改装市场一下子活跃起来。有个行业协会做过调查,超过52%的受访者都坦言自己已经解除了限速。商家们也说:“破解限速比装手机软件还容易,几分钟就搞定了。”
现在整个流程正在全力整治,坚决打击非法改装和提速的这些行为。业内人士觉得,要想根本扭转这个乱象,光靠严格查处和惩罚并不够,关键还是得从制定标准下手,比如说那25公里每小时的限速,实在是不太合理。
要是只有一两起提速事件,说明是个别人的问题,但现在这种情况变成了一种风气,说明这个标准确实难以满足老百姓骑车的需要。
电轻摩解禁:能否破局?
遇到25kmh的速度难题,有人主张要调整标准,而有人则另有想法,觉得放开电轻摩上路才是更切实际的办法。
电轻摩最高时速50kmh,续航距离也更长,能不错地解决跑得不远和跑得不快的问题,更适合老百姓日常出行。根据采访调研,大部分车主都挺支持放开电轻摩,觉得把电轻摩和摩托车混在一起不太合理。
目前我国还有上百个城市对摩托车有限制,要是说禁止电轻摩也能理解,毕竟速度上限太高。但其实电轻摩最高时速只有50kmh,可以说是“更符合中国宝宝体质的电动车”,只要允许合法上牌和上路,才更合理、更有必要。
总结
9月新规已经确定了要执行,这个速度短期内还不会提高。所以,目前唯一的办法,就是放开电轻摩,让大家的出行方式多点选择。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