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我最近看着赛力斯这市值,脑子里就乱转。三千亿听着挺牛,但我更觉得这更像一层薄薄的窗户纸。它随时可能被戳破,特别是节后这两天,大家都盯着进出场,压力挺大。
我前两天和一个做新能源供应链的朋友聊过,他说市场对M7销量的担心有点过头了。其实十月份已经过去的那个低点,销量已经在回温。问界全年冲45万台,赛力斯全车型合计目标五十万台上下,感觉这目标挺敢打。换算一下,1800亿营收,100个亿利润,好像确实不是梦。这种盈利的体感,多少还是给点底气的。
但别高兴太早。供应链复杂程度,说白了就像一个狭窄的巷子里塞进一千辆车,一辆卡住了,全队都出不动。赛力斯外加长安和华为的合体彩排,虽然现在看上去驾轻就熟,但一旦关键零部件断档,或者成本又蹭蹭往上,利润就挥发得差不多了。研发这块儿,赛力斯的确花了不少钱,也拿了华为不少技术背书,毕竟那个激光雷达什么的,从无到有不是一朝一夕能搞定的。可段子是,他们明年能不能继续搞出大招?我听说不大可能了。
这里得承认,我之前太乐观了。想着这些高科技点子带来的红利能持续几年,实际看行业变化这么快,份额竞争马上就大浪淘沙似的。价格战会来的,不是幻想,就像我朋友说,新能源车企早已进入了拼杀白热化阶段,赛力斯不可能一直站在金字塔顶端。
旁敲侧击地说,赛力斯入局的具身机器人让我觉得很新奇。这事儿挺像20年前做互联网的赌徒,赌30年回本是不是太扯?结果确实有不少资本看重未来想象。真心没细想过这条路能走多远,毕竟机器人跟汽车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生态,这预算投进去,是扩张是烧钱还没人说得清。
我刚才翻了下以前的笔记,看到当时一位修理工小张跟我聊销售的事,他说:这车买回来,别看表面光鲜,底盘没看好,维修费用涨得比还猛。我觉得这话挺扎心。赛力斯和其他同价位车型比,比方说蔚来EC6或者理想ONE,手里价钱相近,但你实际开下来,电池续航和售后服务的差别瞬间拉出来了。这个实操差别,谁忽视了都吃亏。
说到售后,小插曲,之前去店里一逛,销售人员直说:现在库存紧张,买得早的赢。但我心里嘀咕,真是这样吗?还是在暗示赶紧进场割韭菜?多少人盯着那低点进?市场的心态很复杂,投机味儿太浓,根本不像外面说的那么理性。
然后说回成本,我粗略算了一笔,赛力斯的百公里成本价大约在1.2元电费加上0.3元折旧,合计1.5元左右,算是中规中矩,但在保值率方面,就没那么静谧了。新车型刚开始的保值打了折扣,市场认可还要时间磨合。
顺带再提个大胆猜测(样本少,别当真),如果华为和赛力斯这波股权套现操作其实是提前布局未来风险准备金,那节后这两天的股价波动,可能早就被算计过。这也是炒作的惯用套路,制造焦虑,制造反复,留给散户慢慢算账。
话说回来,赛力斯现在盘子挺大。有人叫好,说华为科技加持+长安背景,中高端品牌形象非树不可。有人质疑,明天会不会就是泡沫破碎的开始?从我调研的几家4S店数据看,今年的260亿收入,到明年估算350亿,后年甚至触及480亿,这增长节奏明显。但强增长必然带来供应链吃紧问题,还有产品创新的天花板。
我心里其实挺矛盾。看到赛力斯这个车企,技术和市场潜力都有,但很多时候,资本涌入速度远比技术更新来的快,这不是吹牛,是我多次跟行业资深人士谈话的体感。你想想,要是供应链再出点小状况,或者国家政策稍微变焦,风口泡沫就真的要爆了。
(这段先按下不表)
对了,我有个问题一直绕不过去:赛力斯如果真能在未来五年跑出超30%的年均复合增速,竞争对手到底准备好了吗?或者说,这个市场到底还有多少可撕裂的蛋糕?
这种大盘面的故事很迷人,但我更喜欢听点地气儿的细节。这两天我见了个维修师傅,他根本不太看好高配智能座舱,说电子系统复杂,熟练维修工极少。车主在保修期外,修车做到花光的节奏说多吓人就多吓人。
所以,赛力斯未来到底会不会成那个引领中国中高端新能源汽车品牌的鼻祖?市场在挑剔,用户也敏感。你说呢?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