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虎养车最近干了件特有意思的事儿,它跑去阿拉善英雄会,那个中国越野圈的“耶路撒冷”,搞了个战略合作。这事儿一出,我脑子里第一个蹦出来的词不是“强强联合”,而是“不务正业”。
讲真,一个开遍全国的连锁汽修厂,不好好在店里拧螺丝、换机油,跑到大沙漠里去跟一群开着铁疙瘩的硬核猛男们称兄道弟,这画面本身就充满了赛博朋克式的荒诞感。但你仔细一琢磨,又会觉得这步棋走得实在是太妙了,妙到三体人看了都得从脱水的状态里被气活过来。
为什么?因为途虎悟了,它悟到了一个掀桌子式的竞争法则。
当下的汽车后市场,早就不是你开个店、我降个价的存量游戏了。那是黑暗森林,是你死我活的修罗场。所有人都挤在城市里,为了几块钱的工时费打得头破血流,卷得跟压缩毛巾一样。最好的防守是什么?不是把自己的金钟罩铁布衫练得更厚,而是直接换个地图,去一个没人跟你卷的地方,自己当规则制定者。阿拉善就是这个新地图,就是途虎的“任意门”。
在城市里,你跟用户讲什么米其林、嘉实多,用户可能只会回你一句“拼多多多少钱?”。但在阿拉善那个地方,方圆百里连个鬼影都看不见,手机信号都得看缘分。这时候,一个能给你轮胎充气、能给你换空滤的途虎服务站,那就不是服务站了,那是观音菩萨玉净瓶里的甘露,是沙漠里的应许之地。这种场景下建立起来的品牌信任,根本不是发几张优惠券能比的。这是一种近乎信仰的东西,是“救命之恩”。
他们搞的那个“硬核越野 无忧保障计划”,名字听着挺唬人,但本质是什么?本质是一场大型的行为艺术,一场关于“安全感”的表演。我作为一个中年人,特别能理解这种对安全感的渴求。你以为那些花几十万改装,加装绞盘、涉水喉、防滚架的大哥们,真的天天去翻山越岭吗?不,他们99%的时间都堵在早高峰的环路上。他们买的不是越野能力,而是一种“我随时可以去野”的想象。
途虎现在干的事儿,就是把这种想象给具象化了。它在用一个5000平米的营地告诉你:去野吧,大胆去疯吧,就算你陷在沙子里,我这个“雷电法王”会来救你的。你看,米其林、百路驰、固特异、壳牌,我把整个汽车后市场的神仙们都请来给你当保镖了,就问你怕不怕?
这是一种品牌玄学。就像会买特斯拉的人,你跟他聊什么公差、聊什么内饰,他都觉得你在狗叫。他要的就是那个感觉,那个“我开的是未来”的感觉。途虎现在要给越野玩家们营造的,也是一种感觉,一种“我是被专业团队罩着的硬核玩家”的感觉。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这个比喻可能有点蠢。把一个汽修厂比成观音菩萨,好像有点亵渎神明。但转念一想,当你的车在沙漠里抛锚,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一个穿着途虎工服的技师小哥像天兵天将一样出现在你面前时,他不是菩萨是什么?
这个逻辑的底层,其实是对技术的一种民粹化解构。我们总觉得技术是高大上的,是实验室里的数据。但真正的技术,是要在最混乱的场景里被检验的。自动驾驶的终极考验是什么?不是高速公路,而是早高峰的菜市场,是突然窜出来的“老头乐”。只要大爷躺得快,你的激光雷达再牛逼也得跪。
同样,一个养护品牌的牛逼,不在于它的工场店有多亮堂,而在于它能不能在阿拉善的沙尘暴里,帮你把发动机舱里的沙子给吹干净。能,就是能。不能,你说的再天花乱坠都是扯淡。这种在极端环境下的服务能力,就是最好的广告。加大,加大,再加大这种宣传。
当然,我们得承认,途虎这个事儿,营销的成分肯定大于服务的成分。现场能救几台车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姿态。这个姿态一做出来,就跟所有还在城市里发传单的同行拉开了维度上的差距。别人还在一楼拼刺刀,途虎直接上了五楼的VIP包厢,一边喝着小酒一边看楼下打架。
这种玩法,同行看了也得傻。因为你没法学。阿拉善英雄会这个IP是唯一的,途虎抢先站住这个坑,别人再想进来就难了。这就好像之前蔚来搞换电,所有人都看不起,觉得是邪教。结果现在呢?一堆车企排着队想接入蔚来的换电体系。这就是掀桌子式竞争,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我要么自己玩成仙,要么就带着所有人一起成盒。
说到底,途虎和阿拉善的合作,与其说是“专业服务”与“文化IP”的融合,不如说是一场精心策划的“信仰充值”活动。途虎不只是在修车,它在重塑一种身份认同。它在告诉所有热爱越野的人:你们玩的不是车,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修行。而我,途虎,就是你们这群沙漠修仙者背后最靠谱的“补给站”。
这套组合拳打下来,简直就是离谱。它把一个本来很重的线下服务,愣是玩出了一种互联网式的轻盈感和玄学感。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商业合作了,这是一种对用户心智的“闪电战”。坏了菜了,汽车后市场的天,可能真的要变了。
本报道严格遵守新闻伦理,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如有内容争议,请依法提供证据以便核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