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里的双向广告 蔚来车主的自费告白 用户企业的共生密码
“这张广告没花蔚来一分钱。”
闺蜜指着电梯里印满车主合影的灯箱。
蓝色背景上挤着三十张笑脸,底部一行小字:“本广告位由ES7车主众筹”。
三天后,公司写字楼电梯里,另一张海报怼到眼前:“感谢张先生等127位用户——你们是蔚来的底气”。
蔚来用官方广告,回敬了车主的自费告白。
双向奔赴?不。这是共生革命的号角。
01 广告牌上的“叛变”:当用户抢了车企的麦克风
传统广告的逻辑是单向输出。车企砸钱。用户接收。
蔚来车主撕了剧本。
2019年北京国贸。第一批自费灯箱亮起时,路人嗤笑:“韭菜成精了?”
五年后,20城电梯被“众筹广告”攻占。
上海车主包下12000辆出租车广告屏。深夜滚动蔚来标语。花费超两百万。
青岛餐厅老板徐铭骏。一人推荐14人购车。
石家庄车主赞助NIO Day全场饮用水。
他们图什么?
答案藏在蔚来APP的日活数据里:20万用户每天泡在社区。发帖。签到。换积分。李斌每晚十点准时发红包。近200个群瞬间沸腾。“欢迎斌哥!”“股价破60!”
这里没有客服话术。只有Fellow(蔚来服务专员)直连高管。
车机卡顿?截图@李斌。换电站排队?地图发秦力洪(蔚来总裁)。
72小时内。升级包推送到账。新换电站立项勘测。
“买BBA时我是顾客。买蔚来我成了合伙人。”——杭州女车主的三持(宝马、奔驰、蔚来)坦白。
02 共生系统的齿轮:积分、电桩与盒饭经济学
蔚来的可怕之处。不是让用户掏钱打广告。
是让用户自愿成为供应链的一环。
▶ 积分:流通的血液
推荐购车奖12000积分(≈1200元)。发帖获赞奖50积分。签到奖30积分。
别小看这“羊毛”。北京车主王凯用积分兑了全套露营装备。
更狠的是蔚来合伙人计划:327位车主把咖啡馆、画室、露营地挂上NIO App。积分当现金使。
用户喝咖啡。店主赚积分。积分再回流到蔚来商城。
资金在社区闭环。
▶ 换电站:用户画出的能源地图
2023年。蔚来开放换电站“热力投票”。
用户标记通勤路线。点赞高的区域优先建站。
63%新站由此诞生。
勘测队现场勘址时。23人团队里有17位请假跟来的车主。
拍板日。工地门口蹲着吃盒饭。照片被印进年报。
3500座换电站。从数十座起步。用户用脚投票投出来的。
▶ 产品迭代:0.3毫米的民主
ET7座椅太硬?2000名用户三轮实测。
工程师把泡沫厚度调低0.3毫米。建议者名单印进说明书。
ES8全铝车身被吐槽“过度设计”。ES6立刻减配碳纤维底板(省4000元/车)。
用户参与研发。蔚来敢砍掉“工程师的骄傲”。
03 暗礁与护城河:当狂热遭遇现实引力
这套模式近乎完美?不。
▶ 成本黑洞在反噬
NIO House东方广场店。李斌砸掉重装。只因质感不够。
外滩试驾八天。光场地租金烧掉480万。用户退完意向金白嫖机票酒店。
更致命的是服务:“服务无忧”项目每服务一位车主,蔚来倒贴4000元/年。
2020年资金链紧绷时。EC6轿跑研发预算砍到1.5亿。工程师苦笑:“改款比造新车还难”。
▶ 饭圈化是把双刃剑
蔚来APP的评论区。常出现两极对峙。
车主投诉座椅缺陷。反遭其他车主围攻:“被友商带节奏!”
当品牌变成信仰。批评就成了异端。
但数据证明了护城河的深度:
•老车主推荐购车率52%(行业平均17%)
•用户净推荐值(NPS)72分(国产高端品牌第一)
•二手ES6比同级车多卖1.8万
用户用钱包投票。比广告更铿锵。
04 启示录:共生时代的汽车营销重写
蔚来的实验给行业划出三条血路:
① 从“漏斗”到“涟漪”
传统车企狂砸广告。用户购车即失联(漏斗消亡)。
蔚来把用户池变成发射器。核心用户激起第一圈涟漪。扩散至观望者。再触达路人。
涟漪模式下。获客成本递减。复购率飙升。
② 放权才是终极特权
让用户决定换电站位置。让车主审核NIODay节目单。把咖啡券交给Fellow随意赠送。
权力让渡得越彻底。用户捆绑得越紧密。
③ 从“造车”到“造身份”
买特斯拉是买科技标签。买蔚来是买“社群通行证”。
北京车展上。200名车主竞争志愿者名额。最终上岗者义务讲解。比销售更懂说服力。
当用车变成入会仪式。用户自然成为护旗手。
理想学蔚来搞“用户圆桌”。小鹏抄作业办“共创节”。
但电梯里那张众筹广告牌。已成蔚来独享的符号霸权。
结语:广告牌在呼吸
当蔚用户众筹的灯箱再次亮起。
有人看见营销革命。有人看见宗教狂热。
但当你凝视广告。广告也在凝视你:
“你的车。会让你成为它的广告牌吗?”
后视镜里的传统营销正在坍缩——
用户举着钞票冲进车企董事会。
要求参与设计。要求修改座椅。要求把名字印在说明书第7页。
当广告牌从自夸变成致谢——当用户从消费者变成共建者——
汽车营销的底层逻辑正在被重写。
【用户讨论区】
•你见过最颠覆认知的品牌营销是?
•蔚来模式能被复制吗?评论区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