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突破续航瓶颈,千里浩瀚系统揭秘,纯电车跑长途不是梦

对于开纯电动车的车主来说,每年冬天都是一场对心理和技术的双重考验。

看着仪表盘上那不断缩水的续航里程,心里头那份焦虑,恐怕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

特别是生活在北方地区的朋友,眼瞅着官方标称五六百公里的续航,一到零下十几度的天,开上暖风,实际能跑个对折就算不错了,这种“续航腰斩”的痛点,几乎成了电动车普及路上最大的一块绊脚石。

吉利突破续航瓶颈,千里浩瀚系统揭秘,纯电车跑长途不是梦-有驾

不过,最近吉利汽车发布的一套名为“千里浩瀚”的续航系统,似乎是下定决心要跟这个老大难问题正面碰一碰,他们宣称的技术指标和一些实测表现,确实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和热议。

这究竟是一次实打实的技术突破,还是又一场精心包装的营销说辞?

咱们今天就以一个普通消费者的视角,来详细地聊一聊这件事。

首先,咱们得明白,电动车冬天续航缩水,问题根源在哪。

核心就在于电池。

目前主流的锂电池,就像我们人一样,也有个最舒服的工作温度区间,大概在20摄氏度左右。

天一冷,电池内部的化学反应活性就会大幅下降,电解液变得粘稠,锂离子移动起来就跟在泥潭里走路一样费劲,能释放出来的电量自然就少了。

再加上冬天开车必须开暖风,传统电动车的制热方式大多是依靠PTC加热器,这东西说白了就是个大号的电吹风,能耗极高,一小时就能消耗掉好几度电,进一步加剧了续航的衰减。

所以,解决冬季续航问题,必须从“给电池保温”和“高效制热”这两个方面同时下手。

吉利这套“千里浩瀚”系统,就是冲着这两个核心问题去的。

它的硬件基础,是和电池行业的龙头企业宁德时代深度合作,用上了后者最新的麒麟电池。

这块电池在结构上做了一个很巧妙的创新。

传统的电池包,电芯是电芯,水冷板是水冷板,冷却部件通常是贴在电芯的底部或侧面。

而麒麟电池则是把水冷功能板直接塞到了相邻电芯的中间,这么一来,给电芯降温或升温的接触面积一下子就增大了好几倍。

打个比方,以前是给一个发烧的人脑门上贴块退热贴,现在是直接让他躺在一个恒温水床上,控温的效率和均匀性当然不可同日而语。

吉利突破续航瓶颈,千里浩瀚系统揭秘,纯电车跑长途不是梦-有驾

这个设计,为电池在低温下快速恢复到最佳工作温度提供了强大的物理保障。

光有好的身体还不够,还得有一个聪明的“大脑”来管理。

吉利自家的BMS 5.0电池管理系统就扮演了这个角色。

这个系统厉害的地方在于,它能对电池包里的每一个电芯进行“一对一”的精细化管理和实时调节。

这在以前,基本是高端智能手机电池才会使用的技术。

它能随时掌握每个电芯的健康状态、温度和电量,然后进行动态的、智能的调配。

哪个电芯状态不佳,就让它少承担一些工作负荷;哪个电芯活力十足,就让它多贡献一些力量。

这样不仅能最大限度地榨取出整个电池包的潜能,还能有效避免个别电芯“掉链子”而拖累整体性能,从而延缓电池的老化。

更关键的一步,是吉利将电池、电机、热泵空调等部件整合成了一套高效的闭环式热管理系统。

这个概念听起来复杂,其实原理很好理解。

我们知道,电机在工作时会产生不少热量,这些热量在过去基本上都白白浪费掉了。

而吉利这套系统,则像一个精明的管家,通过热泵技术,把这些原本要被废弃的热量收集起来,“搬运”到车厢里为乘客供暖,或者在需要的时候给电池加热保温。

这就大大减少了直接动用宝贵的电量去启动高能耗的PTC加热器的机会。

官方宣传在零下20摄氏度的环境下,搭载这套系统的车型续航保持率能达到92%,也就是只衰减8%,这个数据的底气,很大程度上就来源于这种对能量的极致利用。

理论说得再好,还得看实际表现。

吉利突破续航瓶颈,千里浩瀚系统揭秘,纯电车跑长途不是梦-有驾

网上已经有不少汽车博主对搭载了这套系统的车型进行了严苛的冬季测试。

比如,有博主驾驶着几何A千里版,在零下15度的东北地区,全程开着空调行驶,最终的续航达成率确实达到了标称的85%以上。

还有更具说服力的,一辆极氪001在哈尔滨的大雪天里跑长途,仪表盘上显示的剩余续航里程减少的数字,和车辆实际行驶的公里数几乎能做到一比一。

这对于饱受“表显续航看看就好”之苦的电动车主来说,无疑是巨大的福音。

这种扎实的表现,让不少起初抱着怀疑态度的网友都开始相信,吉利这次可能真的没有吹牛,甚至有点“反向虚标”的实在劲儿了。

当然,我们也要理性看待,任何技术都不可能完美无缺。

首先,这套先进的系统目前只适配于吉利最新的浩瀚架构平台,这意味着购买了吉利老款电动车的车主是无法享受到这项技术红利的。

其次,为了搭载这套复杂的系统和更大容量的电池,车辆的重量也有所增加,比如测试中的那台几何A千里版就比普通版重了约200公斤,这在非冬季的日常行驶中,无疑会带来额外的电能消耗。

此外,一个更让广大车主关心、也更长远的问题是电池的寿命。

这套系统在低温下能够充分激活电池性能,但频繁地进行快充和深度放电,会不会加速电池的衰老?

毕竟,之前有其他品牌的车型就曾因为BMS系统为了保护电池而强行限制充电上限或输出功率,引发了用户的集体维权。

消费者真正需要的,不只是一两年内表现优异的“冬季战神”,更是一辆在使用了五年甚至更长时间后,电池健康度依然能保持在80%以上的可靠伙伴。

希望吉利在追求极致续航表现的同时,也充分考虑到电池的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不要在用户看不见的地方玩文字游戏。

总的来看,吉利“千里浩瀚”续航系统的推出,无疑是国产电动车技术发展中的一次重要进步。

它跳出了过去单纯比拼电池容量大小、堆砌硬件的“军备竞赛”模式,而是从系统集成和软件算法的层面,去精准地解决用户最头疼的实际问题。

当有的车企还在宣传电池有多么不怕针刺的时候,吉利已经把目光投向了更影响日常体验的续航焦虑上,这种以用户为中心的技术研发思路,值得肯定。

这不仅展现了中国汽车品牌在核心三电技术上的自信和实力,也让我们普通消费者看到了,在不久的将来,开着国产电动车在寒冬里温暖、安心地长途出行,将不再是一件需要反复计算、充满顾虑的事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