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将黑,一辆银境紫的问界M9安静地停在高架桥下,车灯没开。车身掠过一缕昏黄的路灯,紫光与银调的交界,莫名散发出点科幻的疏离感,仿佛一只刚脱胎换骨的大型猫科动物,静候着下一次出击。此刻,路边站着三个人,分别拿着手机在拍照。旁观者若有幸参与这个场景,其中一个问题很可能会冒出来:如果今天你要选一辆50万以上的新能源SUV,你还会自动把选项卡在BBA上吗?
身份认同,向来不是一场表面上的战争——它隐藏在选择的深处。问界M9,这只低调到骨子里的猛兽,已经把今年的高端新能源市场搅成一锅滚烫的粥。按照中汽协给的数据,过去18个月销冠,累计交付24万辆,50万以上市场没别的,问界就坐稳了头把交椅。每卖出10辆车,7辆是问界M9,服务的数据很无聊,却也很扎心:如果你是BBA的销量经理,看到这张表,怕是得学会深呼吸和凌晨跑步。
行业里聊这一波逆袭,常见观点有两个:技术,和用户。废话大家都会说,但问界搞的“技术豪华”,却不是喊口号。把华为全栈技术套进一台SUV里,用辅助驾驶、OTA升级、顶级安全标准,把原本只能在PPT里吹的东西,硬生生做成了交付节点。不过在我看来,这些技术其实还只是入场券。真要说M9凭什么能混进高净值人群的朋友圈,NPS第一啦,保值率第一啦——这些都是表象,背后是用户表达认知发生了变化。你能感受到一种被长久压抑的选择权,被重新释放出来——“非必要不买BBA”,不是意气用事,而是理性权衡。
行业里喜欢闭门造车,坐办公室看用户流失率,嘴上说一切看市场,实际跟风响得比谁都快。问界这次找了个很新鲜的突破口:玩外观色彩。银境紫,放在马路上,第一眼不是夸张,而是有点“你不是这类车”的错觉。紫色向来是高门大户的颜色,但银色做护盾,混出一股科技都市的味道,刚好把高净值女性埋进去,这点是有杀手锏的。消费升级嘛,不只是多花钱,更是想要多点表达权。但说到底,审美和品味本身就是高阶享受,如何让用户“买完还喜欢”,这才是问界真正下了一盘大棋。
回到技术本身。新色发布当天,全系升级华为乾崑智驾ADS 4。说什么“类人领航”之类的术语,其实没几个人真理解,但你要是问老司机,他们会告诉你:现在开M9出去,路口NCA能比人还懂天时地利。事故、湿滑路段,它会根据场景自动限速,各种变道操作门槛一降再降;泊车的时候,看上哪个车位直接点——可见即可泊,倒挡都不用挂,SR界面直接渲染,老年朋友都能用。甚至再折腾一点,地下车库无标线你也能记住,下回自动泊进去还顺手开个哨兵防线。这些升级动作,行业能吹的多,但真正能做到全程“轻松开、轻松停、全程都安心”,其实才算高端智能实锤。
当然,还有主动安全这些老生常谈。驾驶员失能、eAES避障,低速转向能自动刹停、拒绝剐蹭,这些都算是用“科技”换来人类出行的底线。从法医视角讲,安全永远不是“没有事故”,而是每多一项主动预测,就多一份幸存概率。
这时候顺带插一句,OTA升级也是问界的武器。升级不用跑线,直接在家等推送。驾舱体验、人性化设计里面,打磨到“常用常新”,是逼用户不断发现新乐趣。软件定义汽车这事,好听是体验,难听是高阶捆绑;但只要你用得爽,其实也就不必谁劝谁。自嘲一句,做技术的都喜欢讲“常用常新”,但技术推出来没人用,大家就云评测收场。问界这波,起码做到了用数据驱动体验进化,而不是市场驱动炒作。
回头说“高端”,问界M9这台车,其实不太像传统高端。在心理认知上,新旧豪华之间分割越来越明显。以前换车,讲究气派和背书——“买了你BBA,就是胜利者”。现在,80%BBA用户增换购直接选了M9,社会信任从品牌logo切换到科技体验,某种程度也是时代变化的底色。高端不再是纯表面,科技和安全在你的一次次操作里变得具体,保值率、体验NPS这些量化指标也成了真实的生活逻辑。
说到这里,不免有点讽刺:过去我们以为“选高端车要看面子”,如今一堆企业家、新锐设计师,掏钱就选科技属性强悍的问界。本质上大家都敏感,“做选择就是身份表达”,这点没变——变的是表达方式不再是单一的奢华标签,而是多元共融,甚至带点自我嘲讽色彩。
“银境紫”这新配色,既是产品线的丰富,也是对新市场逻辑的回应。它和科技形成了一种新的豪华叙事——奢华不一定低调,科技不一定冰冷,安全不必妥协。至于豪华怎么定义,其实每个人心里都有答案。只不过在这个被数据和技术重新编程的时代,我们的生活选择也许早晚会和问界一起,走上“越开越新”的奇怪旅途。
所以,下一个问题来了。当科技与美学重新定义高端,你选择是向潮流妥协,还是坚持自己的信仰?高价的智能SUV,你买的是产品本身,还是买一张主动表达的入场券?或许,没有一个标准答案。
不过,如果你问我,下次在桥下碰到银境紫的问界M9,最好别和它比眼色。它用实力让“天花板”变得可触——真要破局,还得看谁有勇气率先尝试。
本文以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为目标,如涉及权益问题,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调整或删除。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