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姚佐平沦为背景板,看上汽通用五菱每一步都没踩到点上

从姚佐平沦为背景板,看上汽通用五菱每一步都没踩到点上-有驾

在信息爆炸时代,没有主动创造和驾驭热度能力的企业,实力再强也会在公共舆论场中持续失语。

作者|青瓷

编辑|毛毛

出品|车道漫谈

2025年初两会期间,汽车圈的代表集中在北京建言献策,大佬间的合影也变得稀松平常。其中,小米汽车代表雷军与上汽通用五菱代表姚佐平(上汽通用五菱党委书记、副总经理)的一张合影,被媒体解读为“雷军平易近人,脱下外套与别人合影”。

从姚佐平沦为背景板,看上汽通用五菱每一步都没踩到点上-有驾

很难让人想象的是,姚佐平带领上汽通用五菱卖出3000万辆车,却沦为销量尚不过百万的小米汽车背景板。相似的遭遇也在海尔总裁周云杰身上上演,但不同的是,周云杰乘上了流量东风,现在各种短视频玩的飞起,也算小小的出了一个圈,反观姚佐平,除了行业内,关于他的信息无人问津。

强烈的反差,实际上也折射出上汽通用五菱的转型困境。从巅峰时期年销量200万辆,到如今半年销量不足80万辆;从意气风发冲击自主品牌高端化,到宝骏享境月销不足千辆;从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造什么,到如今营销干将周钘远走他乡,上汽通用五菱的每一步都像在薄冰上狂奔,冰层之下,是十年未解的廉价标签与战略迷茫。

销量折戟

上汽通用五菱的前身可追溯至1958年的柳州动力机械厂,初期以生产拖拉机配件为主。1982年成功研制首款微型货车LZ110,正式踏入汽车领域。但对于上汽通用五菱而言,真正的转折发生在2002年,上汽集团、通用汽车与柳州五菱三方合资,通过整合上汽的渠道、通用的技术,以及五菱对下沉市场的深刻洞察,形成独特的“中中外”模式。

合资后,上汽通用五菱凭借两款神车改写命运。其中五菱之光于2003年上市,以结实耐造、维修成本低等特点,成为乡镇创业者的标配。五菱宏光则于2010年正式上市,凭借大空间+低油耗精准切中家庭与商用需求,单车型年销在2014年达到峰值75万辆,更推动上汽通用五菱在2017年实现年产销215万辆的巅峰。

此时,上汽通用五菱的核心策略十分清晰,那就是渠道下沉+极致性价比。全国2800家销售网点覆盖79%的县级市,维修点遍布乡镇,逐步形成买车比买菜更方便的生态网。

此后,随着新能源浪潮席卷行业,上汽通用五菱又在2020年迅速推出宏光MINIEV。这款定价仅3万元起的微型电动车,通过网红营销、IP联名引爆市场,2022年销量超55万辆,成为全球最快达成百万销量的新能源车型。

但在这款新能源爆款背后,危机也一触即发。2023年,随着用户消费升级与对安全需求的逐步提升,A00级微型电动车市场逐步萎缩。五菱却持续加码该赛道,宏光MINIEV在2024年销量为26.1万辆,较巅峰期水平几近腰斩;缤果年销量21万辆,仅相当于竞品比亚迪海鸥销量的一半。

与此同时,比亚迪海鸥采用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续航已经超过400km;而宏光MINIEV基础款续航仅120km,低配版无安全气囊。从产品力来看,并无明显竞争优势,销量下滑,也在情理之中。

此时,五菱的销量结构已暴露隐患。2024年新能源销量80万辆中,宏光MINIEV占比超30%,而10万级以上高端车型占比不足5%。低端走量的模式,未能支撑品牌向价值链上游突围。

进入2025年,情况仍未有明显好转,今年上半年,上汽通用五菱全球累计销量达到764544辆,同比增长18.3%,虽然涨势不错,但相较巅峰年销215万辆的成绩,上汽通用五菱的下滑态势仍然较为明显。

营销错位

谈起上汽通用五菱,大家最耳熟能详的恐怕就是那句“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造什么”。但其实在这句宣传语风靡大江南北之前,五菱神车的身份早已深入人心。

从姚佐平沦为背景板,看上汽通用五菱每一步都没踩到点上-有驾

“永远不要惹五菱宏光,因为你不知道从那上面会下来多少人。”“昨晚我在秋名山输给一辆五菱宏光,他用惯性飘移过弯,我只看到他有个修楼房漏水的招牌。”“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就有五菱车。”

依靠接地气的宣传手段,五菱的神车印象根深蒂固,也在互联网时代受到了一众网友的调侃与追捧。而进入新能源时代后,营销鬼才周钘的加入,又将上汽通用五菱的营销风潮推向了新的高度。

出身广西普通家庭的周钘,2011年加入五菱时仅是基层市场专员,却凭借对下沉市场的敏锐嗅觉,将品牌与草根逆袭进行深度绑定。

2020年疫情初期,五菱3天改建生产线日产口罩200万只,免费捐赠政府。蓝白口罩上印着鲜红LOGO,被网友评为硬核爱国周边,品牌好感度飙升。

同年6月,地摊经济政策出台仅48小时,五菱推出翼开启售货车。短视频中,车厢如变形金刚般展开,秒变流动商铺。话题#五菱地摊神车#成为热搜焦点,港股股价更是单日暴涨120%。

周钘瞄准Z世代,发起马卡龙配色改造大赛,将五菱宏光MINIEV这款3万元小车包装成少女潮玩。在IP联名款、电音节巡演、明星带货组合拳下,宏光MINIEV年销55万辆,力压特斯拉登顶全球新能源销冠。

光环之下,危机悄然滋生。周钘的营销越成功,五菱的产品力短板越被放大。除了明星产品的销量下滑,周钘的出走,也给品牌未来蒙上了一层阴影。2022年8月,周钘高调加盟小米汽车,被视作雷军布局下沉市场的关键棋子。2023年初,周钘重返五菱,这一次,他的营销策略似乎不灵了。

回归五菱后,周钘马不停蹄地推出了宝骏云朵、悦也,还有五菱缤果、缤果PLUS等好几款新车。新车发布之初,凭借周钘本人的名气和网红效应,的确拉来了一些热度和关注,但没有哪一款车再能够复刻宏光MINIEV的神话,周钘的营销光环,开始褪色。

如果说新能源上半场靠流量奇袭,下半场拼技术沉淀,那么身处浪潮之中的周钘,乃至他身后的上汽通用五菱,始终未能跨过这道分水岭。

高端化遇阻

在消费升级的大潮中,五菱也面临着向高端市场进军的挑战。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五菱推出了红标、银标以及宝骏三个不同的品牌形象,以期在不同细分市场中取得突破。

从姚佐平沦为背景板,看上汽通用五菱每一步都没踩到点上-有驾

五菱红标主打国内市场,延续了五菱传统的产品理念,致力于打造适合中国消费者需求的实用型车辆。而五菱银标则面向全球市场,旨在融合世界各地的文化元素,为用户提供高品质的乘用车体验。与此同时,宝骏品牌定位略高于五菱,力求通过智能化和科技感来吸引年轻一代消费者,并试图在竞争激烈的汽车市场中站稳脚跟。

然而理想很美好,上汽通用五菱面临的现实却很骨感。品牌认知混沌,始终如影随形。“银标星辰卖7万,红标扬光卖6万,除了车标颜色,区别在哪儿?” 一位消费者在论坛质疑。许多用户无法区分红标与银标的技术差异,而宝骏更被普遍视为“贵价五菱”而非独立品牌。

从姚佐平沦为背景板,看上汽通用五菱每一步都没踩到点上-有驾

雪上加霜的是,“贵价品牌”宝骏,也并没有为五菱杀出一条血路。2025年4月,定价15万的宝骏旗舰轿车享境上市,被视为品牌向上的关键一搏。发布会宣称“预售17天订单破5000辆”,总经理于健高调宣布“上午销量已突破9000台”。

真相是,宝骏享境上市首月实际交付仅583辆,不足宣传数据的6%。广州经销商甚至直言反馈:“客户指着车标问,宝骏凭什么卖15万?我们只能翻配置表硬撑。”

反观同行业的成功案例,理想彻底砍掉低端线,专注家庭科技标签;五菱却妄想“红标走量、银标赚钱、宝骏冲高”,最终互相拖累。可见只有当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并且品牌能够有效地传递出其独特的价值主张时,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对于五菱而言,虽然已经意识到高端化的重要性,但显然在执行过程中未能完全踩准市场节奏。若不能以壮士断腕的勇气重新解读品牌基因,或如比亚迪般深耕技术信仰,或如理想般极致聚焦人群……那么“人民需要什么”的初心,终将沦为时代车轮下的一缕尘烟。与五菱们共勉。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