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汽本田豪掷11.72亿,全资收购东风本田发动机厂,背后原因是什么

广汽本田豪掷11.72亿,全资收购东风本田发动机厂,背后原因是什么-有驾

查了下,这不是小道消息,是广汽集团 2025 年 9 月 30 日正式公告的,后续 11 月 10 号增资款项都到账了,广汽本田注册资本都从 5.41 亿美元涨到约 8.67 亿美元了,实打实的动作,没半点虚的。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东本发动机跟广汽本田合作快三十年了,1998 年就一起搞 “广州轿车项目”,一个造整车,一个供发动机变速器这些核心部件,雅阁、奥德赛这些热门车型用的都是它家的动力总成。按理说合作这么久,磨合得应该很到位了,为啥现在非要花大价钱全资拿下?

说实话,刚开始啊月也有点纳闷,后来仔细琢磨,才发现这根本不是简单的 “收编”,是中国汽车行业走到现在,车企们都在抢的 「供应链自主话语权」

广汽本田豪掷11.72亿,全资收购东风本田发动机厂,背后原因是什么-有驾

先说说行业大背景,现在不管是合资品牌还是自主品牌,都在喊智能化、电动化转型,但转型不是光换个电机电池就行。混动和插混车型现在多火啊,丰田的 THS、比亚迪的 DM-i,卖得风生水起,这些车型里发动机依然是核心部件,负责发电、直驱,它的稳定性、燃油经济性直接决定整车口碑。

广汽本田肯定也看到了这一点,想在混动市场站稳脚跟,核心的发动机业务怎么能攥在别人手里? 以前东本发动机是东风集团、本田、本田中国持股,广汽本田自己没半点股份,相当于关键部件得从 “外人” 那买,就算合作再深,沟通成本、利润分成都是问题,遇到供应链波动,很容易掉链子。

广汽本田豪掷11.72亿,全资收购东风本田发动机厂,背后原因是什么-有驾

前几年芯片短缺的时候,多少车企因为供应商不给力,生产线停了好几天,要是核心部件自己能掌控,至少能少点这种被动,这也是为啥现在很多车企都在搞垂直整合,比如比亚迪连电池、半导体都自己造,道理是一样的。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里,想稳住份额,就得从成本和效率下手。

广汽本田豪掷11.72亿,全资收购东风本田发动机厂,背后原因是什么-有驾

以前向東本发动机采购部件,中间肯定有运输成本、沟通成本,还有供应商的利润空间,现在全资收购了,一体化运营,这些中间环节都能省了。优化生产流程、统一管理标准,生产成本降下来,整车价格就能更有竞争力,消费者能得到实惠,企业也能扩大市场份额,这是双赢的事。

而且东本发动机的业绩也在好转,2024 年还亏了 2.28 亿,2025 年上半年就盈利 3.71 亿,营收也从 95.66 亿涨到 178.52 亿,这个时候收购,既不算接盘烂摊子,还能趁势整合,挺划算的。

还有一点很重要,东本发动机的工厂就在广汽本田产业园里,地理位置近,整合起来也方便,不用重新找场地、协调物流,省了不少事。以前是 “一个项目、两家公司”,研发的时候整车团队和发动机团队可能还得隔着股东层面沟通,现在成了一家人,想优化混动系统,两边能直接对接,不用来回拉扯,研发效率肯定能提上来。

广汽本田之前发布过 “蕴新智远” 转型计划,想向智电时代转型,制造能力和效率是关键,全资控股东本发动机就是这个计划里的重要一步,夯实了燃油车和混动的基础,转型才能更稳。

从本田系在中国的布局来看,这步操作也理顺了内部资源。本田在中国有广汽本田和东风本田两家合资公司,以前东本发动机虽然名字带 “东风”,但主要给广汽本田供货,有点 “名不副实”,容易造成内部资源错配。

现在广汽本田全资控股,相当于本田系内部的分工更清晰了,避免了内耗,也能集中精力应对市场竞争。而且完成收购后,广汽集团和本田在广汽本田的持股比例还是 50:50,没打破之前的合资平衡,还能让本田更放心地把技术、资源投入进来,毕竟核心部件工厂成了合资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利益绑定更紧了。

啊月觉得,这也是中国汽车产业成熟的一个表现。以前合资车企更多是 “组装厂”,核心技术、核心部件依赖外方或者外部供应商,现在开始主动整合核心资源,说明我们的车企不仅想卖车,还想掌握产业链的话语权,这比单纯追求销量有意义多了。

就像成都想靠航空产业成为第五城,地级市想靠特色产业立足,车企想在市场里站稳脚跟,也得有自己的 “拳头产品” 和 “核心资源”。发动机是汽车的 “心脏”,掌握了自己的 “心脏”,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更有底气。

不过现在收购还得等反垄断执法机构批准,这也是正常流程,毕竟涉及到行业整合,得确保市场公平竞争,但从目前的进展来看,问题应该不大。毕竟东本发动机主要就是给广汽本田供货,收购后不会形成行业垄断,反而能提升供应链稳定性,对行业发展也是好事。

还有人可能会问,电动化时代来了,发动机迟早要被淘汰,花这么多钱收购值得吗? 啊月觉得这种想法太片面了。电动化是大趋势,但不是一蹴而就的,混动、插混会是很长一段时间里的过渡车型,而且就算以后纯电成为主流,发动机技术积累下来的制造工艺、研发经验,也能用到电机、电控上,技术是相通的。

就像很多传统车企转型新能源,之前积累的底盘调校、整车制造经验,依然是核心竞争力。

总的来说,广汽本田这 11.72 亿花得值,表面是收购一个发动机厂,实际是为了供应链自主、降低成本、加快转型,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这步棋走得很稳。

声明:为了提高创作效率和阅读体验,本文有借助使用AI工具进行辅助创作,请注意甄别。作为自媒体一直遵循客观理性地评论时事,不搞极端言论带节奏,仅传播正能量。文中数据来自各媒体公开报道,但信息可能会更新,因为无法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本文不作为任何投资依据,请大家理性阅读。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