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大家本该吃着火锅唱着歌,结果一条视频让不少人看得心惊肉跳——一辆“212”越野车在爬坡时直接翻了,更吓人的是,翻车后A柱都快压扁了。这画面一出,网友直接炸锅:“翻车不可怕,A柱不该‘塌’啊!”
这事儿一出,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北汽出事了?毕竟“212”这名字太有年代感了,老一辈人谁不知道BJ212是“国民神车”?可没想到,北汽集团火速发声明:这车真不是我们的,别赖我!
好家伙,一辆车,两家“北汽”,名字一样、历史同源,现在却要划清界限,这剧情比电视剧还精彩。今天咱不站队,就从一个普通消费者的角度,聊聊这辆“212”到底值不值得买,它和它的“亲戚们”又差在哪。
先说这辆翻车的主角——212 T01。外观上,它走的是“复古硬派”路线,方盒子造型、外挂备胎、圆形大灯,一眼看去就是“爷青回”的感觉,出片利器没跑了,拍照发朋友圈,朋友都得问一句:“你这是穿越回80年代了?”
可光长得硬汉,不代表真能打。这次翻车事故最让人揪心的,就是A柱严重变形。安全性这事儿,真不是闹着玩的。硬派越野车经常跑非铺装路面,翻车风险本来就比城市SUV高,如果车身刚性扛不住,那可真是“天塌了”。消费者买越野车,图的是自由和安全感,不是去玩命的。
再看内饰,说实话,劝退的点不少。中控还是老咕噜棒子那一套,塑料感强,车机反应慢,智能化几乎为零。你要说它是“纯粹越野工具”,那也行,可问题是现在连五菱宏光都在堆智能配置了,你卖十几万的车,连个L2级辅助驾驶都不给,上头感从哪来?
动力方面,2.0T发动机配8AT变速箱,账面数据还行,百公里加速9秒出头,日常够用。但油耗嘛,油老虎的标签怕是摘不掉了,百公里油耗轻松上12L,跑一趟川藏线,油钱都得心疼。而且它的三电技术基本没亮点,纯燃油车在新能源时代,多少有点跟不上节奏。
那它的对手们呢?咱们拉两个出来比比,看看谁更“支棱起来”。
第一个,坦克300。同样是硬派越野,坦克300为啥能卖成爆款?真香就对了。外观同样复古,但细节更精致,内饰用料扎实,车机流畅,L2级辅助驾驶标配,安全性也经过中保研认证,A柱没那么容易“塌”。
关键是,它把“硬派”和“舒适”平衡得很好。你既能去豁沙子、爬石头,也能开着它上下班不觉得颠。销量是212 T01的三倍,这不是没道理的。坦克300,才是真正把“硬派越野”做成“大众化产品”的选手。
第二个,北京越野BJ40。注意啊,这可是北汽集团亲儿子,和翻车那辆212已经没关系了。BJ40的优势在哪?底盘调校和越野调性更成熟,毕竟是正统出身,悬挂系统和车身刚性都经过长期验证。而且它也有城市版,兼顾日常通勤,不像212那么“一根筋”。
BJ40的销量几乎是212的两倍,说明消费者还是认“正牌军”。虽然它的车机系统也被吐槽过,但至少安全性口碑没崩,开出去走路摇头晃脑,没人会问“你这车是哪买的山寨版?”
说到这里,你可能也明白了:212 T01的问题,不只是车本身,更是品牌信任的危机。
它背靠“BJ212”这个历史IP,想靠情怀出圈,可脱离北汽集团后,技术积累、品控体系、品牌认知都没跟上。魏桥集团虽然是“世界铝王”,跨界造车听起来挺猛,但汽车不是铝锭,光有材料不行,还得有体系力。
更尴尬的是,消费者一看到“212”,第一反应还是“北汽的车”,结果出事了,北汽说“不关我事”,这不就是打脸吗?品牌混淆的代价,最终还是由消费者来承担——你买的时候以为是“老字号”,结果发现是“贴牌情怀”。
而且从市场表现看,212 T01上半年卖了八千多辆,听着不少,但在硬派越野里排第九,后面还有捷途旅行者、哈弗H9这些狠角色。7到9月销量还在下滑,说明热度没撑住,大家新鲜劲一过,发现“也就那样”,自然就不买了。
回过头看,北汽集团当年把北汽制造卖了,本以为是甩了个包袱,结果现在人家拿着“212”这个名字到处宣传,还出了事,舆论直接波及到自己。你说冤不冤?可当初允许对方继续用“北汽”商标,不就是埋了颗雷吗?
现在两家对簿公堂,争“BJ212”商标,说白了,都是为了一块“金字招牌”的归属。可消费者不在乎谁赢谁输,我们只关心:这车安不安全?值不值这个价?开出去有没有面子?
212 T01有它的魅力,复古造型、机械四驱、非承载式车身,这些硬核元素还在。但如果你想要一辆既能越野又能日常开、安全靠谱、配置不落伍的车,它还真没完全准备好。
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你会考虑买这样一辆212吗?
它是“国民神车”的精神续作,还是“车界网红”的短暂狂欢?
它能靠情怀翻身,还是终究被时代淘汰?
面对坦克300、BJ40这些更强的对手,你会怎么选?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