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亏11.93亿美元!月销仅6辆,极星业务停摆,昔日富二代陷退市泥潭

说真的,有时候你看到一个故事,会觉得匪夷所思。就说极星吧,今年六月份,整个中国,那么大的市场,它卖了几辆车?六辆。你伸出一只手,再加一根手指头,就数完了。这数字简直像个冷笑话。而这个笑话的背后,是今年上半年亏掉的将近12亿美元。真的,每当我觉得自己日子过得不怎么样的时候,我就会想想极星,感觉好多了。

它曾经是什么样子?车圈里的顶级“富二代”,含着金汤匙都嫌硌牙的那种。你想想,亲爹是沃尔沃,干爹是吉利,出生就在瑞典哥德堡,生产线直接铺到中国,一敲钟就上了纳斯达克。那排面,那光环,啧啧。八年前刚出来的时候,所有人都觉得,完了,特斯拉的好日子到头了,真正的对手来了。结果呢?八年过去,别说当对手了,很多人估计都忘了还有这么个牌子。这事儿尴尬到什么程度?连吉利的掌门人李书福自己都出来公开吐槽,说极星现在安静得连个负面新闻都没有,这才是最大的悲哀。这话听着,又好笑又心酸。

在新能源这个大赌场里,输光离场的不少,但能把一把天胡开局,硬生生打到牌桌都被掀了的,极星要是排第二,没人敢认第一。它的故事,简直就是一本活生生的《如何把公司搞砸》教科书。

这个名字,Polestar,北极星,多有诗意。一开始它也不是造整车的,就是沃尔沃底下搞性能改装的一个小作坊,跟奔驰的AMG差不多,在车迷圈里名气响当当的。后来电动车火了,沃尔沃也心动,但又怕搞砸了影响自己几十年攒下的“安全”招牌,就想,哎,不如把这个“偏房”扶正,让它去冲,去试错。于是,吉利和沃尔沃一合计,钱和资源都给上,一个“瑞典设计、全球制造”的高端电动品牌,就这么横空出世了。

巨亏11.93亿美元!月销仅6辆,极星业务停摆,昔日富二代陷退市泥潭-有驾

可谁能想到,这孩子天生就不会走路。从2020年到现在,短短四年多,它亏了超过51亿美元。光是去年一年,就烧了20亿。最离谱的是算一笔账,去年它在全球卖了四万多台车,平均下来,每卖一辆,就要亏掉超过4万美元,换算过来就是三十多万人民币。这不是卖车,这是做慈善啊,买车送钱,童叟无欺。家底再厚,也经不起这么个败家子折腾。到去年底,账面已经没法看了,总资产四十多亿,总负债七十多亿,早就破产了,纯粹是靠爹妈续命。

问题到底出在哪?说白了,就是从根上就烂了。它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谁,想干什么。这种精神分裂,你看它造出来的几款车就全明白了。

最开始,极星的谱摆得很大,要做超跑,要做奢侈品。第一台车,极星1,一台混动跑车,定价直接奔着天花板去的,在中国卖145万。当时特斯拉最贵的车才135万,它一上来就加了10万,好像在说“看见没,我比老大还牛”。不仅贵,还玩限量,每年就产500台。这套路,放奢侈品包包上可能行,但你一个没人认识的汽车新品牌,哪来的底气?结果市场根本不买账,吐槽声一片,都觉得这车就是个贴牌沃尔沃,凭什么卖这么贵。最后到底卖了多少,官方一直讳莫如深,估计是数字太难看,不好意思说。反正没几年,这台车就悄无声息地停产了。

第一次装高端失败了,极星好像想通了,决定下凡体验生活。2020年,推出了走量的极星2,定位对标特斯拉Model3,价格也“亲民”多了,降到三四十万。这下总该行了吧?没想到,问题更大。车刚上市,就接二连三地出事,最吓人的是开在路上突然断电,方向盘和刹车都失灵。这可是要命的缺陷。舆论炸了锅,极星只好紧急召回。新车上市就召回,这脸打得啪啪响。可这只是个开始,后来几年,因为各种各样的问题,极星2成了召回榜上的常客,返厂比回家还勤。质量一塌糊涂,设计也没什么亮点,销量自然一败涂地。Model3一年卖几十上百万辆,极星2吭哧吭哧卖了三年,全球加起来还不到10万辆。

巨亏11.93亿美元!月销仅6辆,极星业务停摆,昔日富二代陷退市泥潭-有驾

两次失败,彻底把极星搞蒙了。超跑不行,轿车也不行,那……要不试试SUV?于是,70万的极星3和30万的极星4又来了。结果呢,还是老样子,市场上一点水花都没有。最让人哭笑不得的是,现在还在图纸上的极星5和极星6,你猜定位又变成了什么?又回到了轿跑和超跑。其中那个极星6,据说又要卖到一百多万。绕了一大圈,赔了几十亿,发现自己又回到了原点。一个品牌,最怕的就是定位摇摆,今天想当法拉利,明天想当特斯拉,后天又想当保时捷,最后在消费者眼里,你什么都不是。

产品一塌糊涂,内部管理更是乱成一锅粥。极星总说自己是“全球品牌”,想在中国、欧洲、美国三头下注,结果步子迈太大,把自己绊倒了。在中国这个卷到飞起的新能源市场,极星就像个迷路的外宾。上半年卖69辆,就是它水土不服的最好证明。为什么卖不好?因为中国团队根本没有决策权,就是个瑞典总部的传话筒。有员工说,他们开会都要等到半夜,迁就瑞典那边的时间。等一个决策漂洋过海传过来,黄花菜都凉了。甚至在中国建工厂,有些建材都要从瑞典运过来,又慢又贵。总部不放权,内部还斗得厉害,八年换了七任中国区CEO,平均一年换一个,谁来了都像是在坐过山车,根本没法好好干活。

你看人家比亚迪,反应多快,今天市场有变化,明天新车型和新价格就出来了。极星呢?还在等瑞典总部的邮件。在美国市场也一样惨,因为关税问题,从中国生产的车运过去要交天价税,没办法,只能跑去美国建厂。这么一来,又享受不到中国成熟高效的供应链红利,成本高得吓人。结果就是,全球铺了六座工厂,一年却卖不出五万台车,每个工厂都闲得能长草,亏损的雪球自然越滚越大。

眼看着这个“败家子”烂泥扶不上墙,亲爹沃尔沃也扛不住了。今年初,沃尔沃大笔一挥,把自己手里的极星股份从48%砍到了18%,把这个烫手山芋甩给了吉利。吉利也没办法,为了保住这个能打入欧美市场的“国际品牌”门面,明知是个无底洞,也只能咬着牙接盘。前不久,李书福又掏了2亿美金给极星续命。

巨亏11.93亿美元!月销仅6辆,极星业务停摆,昔日富二代陷退市泥潭-有驾

说白了,现在的极星,就是靠着吉利输血活着。但靠输血,终究是活不长的。这条赛道上,从来没有谁能靠家世躺赢。特斯拉的成功,是靠着把一款Model3做到极致,用技术创新掀起的革命。比亚迪的崛起,是靠着对中国市场的深刻理解和无与伦比的执行力。而极星,它什么都有,却又好像什么都没有。它的故事给所有人提了个醒,不管你背景多硬,没有清晰的定位、过硬的产品和高效的团队,最终也只会被市场无情地抛弃。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