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突然让我想起最近米兰车展那场大戏。你知道吧,MV Agusta那家意大利小厂,搞的这个Brutale 950 Serie Oro,限量就只有300台。真是稀罕货。说实话,外观那一看就奔着艺术品去的,尤其带点我就是要吸睛的味道。
我记得我第一次看到它的时候,脑子里第一个反应是哇,这线条,绝了。这个车型在之前的800系列基础上,小改动多到不行,但新增的931cc三缸引擎,却是。都说设计大师们的天赋嘛,那线条流畅度、比例拿捏得刚刚好。油箱、车头那段,基本沿用了以往家族的印记,但尾部,照着1000那款轮廓整得,明显更野性。
对比别的同级街车,比如说杜卡迪的Monster,或者国产的某些改装版,我觉得这里有个点的强调——细节处理。你意大利的设计师花的心思,绝不仅仅是漂亮这么简单。就像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导入了一个欧式极简但偏叛逆的感觉,线条锋利又不失流线。路上拼颜值也挺关键,不然怎么常说车要好看,才能出门。
再说说动力。这个934cc三缸引擎,最大至少能爆出148马力,扭矩也有107牛米。这配置量级在这个价位上算挺不错的(估算一下,我觉得百公里油耗大概在4.5升左右,实际操控下来比较省油,但要是真跑起来,那油箱容量大概估摸着13升左右,续航在300公里的样子)。换挡也用上了快换策略——我猜,换挡速度比之前的车型提升了20%,更顺畅。其实我之前和维修师傅聊起,国产街车快换还停留在书本上,真正的上手感觉还差点意思。
入口处的刹车,Brembo的Hypure卡钳,后轮220mm刹车盘,绝对是杀手锏。你知道了吧,刹车差点是关键,尤其是在激烈操控或突发状况下。减震部分,Ohlins提供的前后两套,倒立前叉配TTX36,调节方便。其实我一直觉得,减震的调节参数有时候比引擎还重要,毕竟车辆响应灵敏和舒服度是一体的。
不过我得坦白一下,有个细节我还没完全弄明白——那个新设计的人机三角具体调校到什么程度?要知道骑手的姿势,对操控感受影响巨大。你要说,它的车把位置调得更高、更靠前,意味着操控会更灵敏,但长时间驾驶是不是会累?(这也是我经常琢磨的问题,很多车比如国产街车,为了操控变得很酷炫,但实际骑个一两个小时就觉得哎,腰有点疼了。)
说到座椅,我刚才翻了翻它的配置,宽度加宽了20到40毫米,还更厚实。其实这就像穿鞋,太硬或太窄,很难坚持长途。把座椅换成更软、更宽,骑得舒服多了。那座椅用的Alcantara面料,触感还挺不错的。哎,那红色的座椅,看得我都想试驾。
对了,仪表也升级了,5英寸的TFT屏幕,清晰度高,自定义功能多。这让我在马路上看信息不再盯着小灯泡,而是像用手机一样,看得清清楚楚。「你们觉得,这种改动在实际骑行时,是否能带来更好的体验?」这是个有趣的问题。
我还注意到,骑行模式多了五个:雨天、城市、运动、赛道、自定义。这里面,赛道模式开启,油门响应、弯道ABS、牵引力控制都变得激烈,基本是在模拟F1赛车的感觉了。实际上,很多人操控一台街车就是个心跳问题——你得知道它在哪点上线,在哪点会失控。不过我在想,面对日常复杂路况,还是不要全开赛道模式,否则真要出事故。
(这段先按下不表吧,毕竟还没试过。)
轮胎方面,VC厂配的倍耐力Diablo Rosso IV,轮毂为锻造铝,减轻簧下质量。一个轻一些的轮毂,转向更灵活,操控更精准。这个让爱骑的人,心里隐隐期待:是不是终于有人能在性能和耐用性之间找到平衡了?
说到这里,有个疑问来了:这车能不能成为日常骑行的真命天子?你说得对——其实不能一概而论。毕竟,超强动力加上刚刚好的操控,能让人兴奋一阵,但日常上班堵车、上下班兜兜风,是否有点负担呢?(又滑回我那个嫌麻烦的心态。)但换个角度看,这款车的价格和那些二手豪车比起来,维护成本或许还合理一些——你知道,原厂辅助滑离合、电子油门啥的,修理费可能不会便宜,但也没想到太夸张。
对MV Agusta这玩意儿,我一直有点崇拜又疑惑的心情。这次看完这个新款后,有点想法——它不是为了圈粉,而是真想表达一种精神:即使只有300台,依然用心做每个细节。真的挺难得,但我好奇,这样的车,最终能走多远?会不会只是在车展里炫耀一阵,然后无人问津或变成收藏品?
啊,话说回来,我觉得每次看到限量车,脑海里总会蹦出一个问题:它的保值率到底咋样?这不就像买了个收藏品一样,既想涨点值,又怕最终变成摆设?说白了,汽车这东西,很多人买着心里划算(粗心估算:价格大概2万欧到3万欧左右,折合人民币大约16万到25万?)但实际上,后续养车的成本、折旧都得算进去。
你们觉得呢?目前的运动街车,究竟是一场追求极致的梦,还是慢慢变成普通工具的归宿?这个行业,到底在怎样寻找平衡点?其实我自己也在琢磨——不管什么车型,最终还是得回归骑在路上的感觉。你说呢?下一次, 真想试试那款1,000马力的MV Agusta F4,哈哈,也许梦想太远。
(对了,你觉得这款车,能打破你对意大利超跑的印象吗?)
本作品由作者原创完成,内容由人工写作,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产生。 AI主要用于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和灵感拓展,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创作。
本声明旨在表达本作品的内容旨在信息交流和观点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 如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信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