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3日,北汽蓝谷一则公告引发市场震动:7月销量1.03万辆,同比下降6.38%;产量1.07万辆,同比下滑7.79%。这份成绩单与上半年累计销量暴涨98.58%形成刺眼反差。更令人忧心的是,在这组数据背后,企业已深陷累计亏损超290亿的泥潭,一场关乎存亡的转型突围战正在上演。
🔻 一、增长神话破裂:7月数据背后的三重警报
产销双降的异常信号
当行业整体复苏之际,北汽蓝谷的7月产销数据却逆势下滑。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产量下滑幅度(-7.79%)大于销量下滑(-6.38%),导致库存增加465辆10。这种“主动减产”暴露出企业对市场预期的谨慎——甚至悲观。
高端化遇阻的残酷现实
被视为救命稻草的享界S9,6月虽以4154台销量夺得30万以上新能源轿车销冠,但7月后劲明显不足。更致命的是,其月均销量仅1594台,与密云工厂30万辆年产能形成荒诞对比——偌大生产线利用率不足20%。
规模效应的致命悖论
上半年销量6.72万辆同比激增139.73%,但预计亏损仍高达22-24.5亿元。这意味着销量翻倍却未能显著减亏,暴露了刚性成本结构的深层顽疾:单车毛利率仅8.3%,远低于比亚迪的18.8%。
⚖️ 二、290亿亏损的病灶:转型阵痛中的结构性危机
成本失控的恶性循环
产能空转吞噬现金流:50亿投资的密云工厂年折旧达7亿,但产能利用率不足30%,每辆车分摊固定成本超万元
研发转化效率低下:2024年研发投入激增40%,但爆款车型极狐阿尔法S/HI版仅贡献15%销量
营销效率失衡:极狐品牌营销费用占比营收25%,市场认知度却不足3%(蔚来为12%)
华为光环下的生存焦虑
享界S9搭载华为ADS 3.0与鸿蒙座舱,但华为智选模式已覆盖赛力斯、奇瑞等多车企。北汽始终未获得渠道资源倾斜,华为门店展示位争夺战中渐处下风。当问界M9单月销量破万,享界S9的4154台成绩显得苍白无力。
🛠️ 三、绝地反击:三剂猛药能否起死回生?
战略收缩:从全面铺开到单点爆破
公司正执行“断臂计划”:砍掉月销低于1000台的冗余车型,将资源聚焦享界S9与极狐阿尔法系列。同时紧急转向增程路线——阿尔法T5增程版投入3.48亿改款,享界S9增程版以30.98万低价切入市场,72小时获5200台订单。
资本输血:百亿融资续命
2024年底完成101.5亿增资(宁德时代、小马智行参投),2025年4月再推60亿定增预案。这笔“救命钱”将投向AI智能化平台及智驾电动化系统,但资本市场耐心正在消磨。
B端市场回血
重启出租车/网约车定制车型,借助北汽集团政企资源获取批量订单。目标将产能利用率从不足30%提升至70%,摊薄固定成本。
🔮 四、生死时速:2025年的最后窗口期
现金流倒计时
截至一季度末账面现金仅58亿元,按上半年亏损24亿测算,资金仅够维持到2026年初。若60亿定增未能年内落地,恐面临资金链断裂风险。
华为合作的终极考验
享界S9增程版成最后王牌,若月销不能突破5000台,将触发市场信心崩塌。而华为与江淮、奇瑞的合作车型即将上市,享界的窗口期仅剩3-6个月。
政策退坡雪上加霜
北京新能源地补减少30%,每辆车补贴缩水近万元。这对本就薄利的北汽无异于釜底抽薪。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