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车展上,凯迪拉克XT5悄悄地变了声色。从原先的几款车型,新增了个叫大都会版的,价格定在24.49万元。这价格摆那儿,不算便宜,但对豪华燃油SUV来说,调整幅度不小——整个产品线限时降价,最低22.99万起,最高压到32.09万。口算了一下,降幅大概5%到7%之间(估算,有样本有限),这步棋显然是要抢回点燃油市场的份额。
最近和一个卖车的朋友聊他现场的感受,他撇撇嘴说:这价格调低,其实是玩命抢市场,毕竟XT5在凯迪拉克销量里头还真是压舱石。我心想,他说得没错。燃油车都说快要被电动车替代得一塌糊涂,偏偏XT5还得死扛着。对了,他还顺嘴提了句:这车如果能标配四驱,那卖相肯定更好。现在顶配还是选装,买家都嫌麻烦。
其实凯迪拉克这招并不特别玄。你想啊,燃油车这张牌终于得变形金刚一样灵活点。供应链角度说,电动车的零部件多是芯片和电池,缺啥补啥比较硬核;燃油车反而是传统机械件和发动机相关配件,组装过程像搭积木,组对了就好。现在电动车芯片紧缺,反而使燃油车的零件供应链显得稳稳地。就好比你做饭,米面不用担心缺货,但炒菜配的调料包一直卖断货。凯迪拉克放弃停产XT5,某种程度上是在这条尚未完全断气的线保持后勤支持。
说正经的,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发现去年9月全新一代国产XT5配了个2.0T涡轮增压加48V轻混动力系统,这小增压相当于给发动机装了双涡轮辅助跑车,省油又有力气。对比宝马X3和奔驰GLC的同价位版本,后两者多走纯涡轮增压路线,短程加速不错,但长途燃油经济性稍差些(样本少,体感)。XT5这套轻混系统的加持,用户通勤老实说少了点踩油门沉甸甸的感觉,也让车子更亲民。
但话说回来,我前面说凯迪拉克是在玩命抢市场可能用词太绝了。问题是,毕竟美国车市整体电动车渗透率在40%-50%(体感估算),燃油车还占一半,市场需求不能忽视。其实凯迪拉克是很均衡的战略,既没急着全面掉头,也没放弃新能源。而且消息显示,2027年美国版全新XT5还是要烧汽油,我猜可能是想利用中国版本技术的成熟,输出来减少研发浪费(没细想过,毕竟跨区域投产还是成本高)。
你说,这是不是说明燃油车还有春天?那问题来了,电动车真能彻底替代燃油车吗?尤其是豪华SUV市场里,像奔驰、宝马、奥迪都还在使劲造燃油旗舰。其实他们是懂行情的。再举个例子,一个修理工跟我讲,他最近修了一台奔驰GLE,这车的发动机技术更新了多次,每次优化都像给发动机洗了个SPA,动力线顺滑,噪音少,自己舍不得卖了。
我突然想到凯迪拉克电车,Escalade IQ和Lyriq-V这些,销量在增长,但听说主要靠美国国内电动车补贴以及进口关税保护(这段先按下不表)。等补贴取消,销量能否保持?恐怕还有得看。美国10月后取消补贴了,至少短期内对燃油车的依赖没那么快消失。凯迪拉克保留燃油XT5是不是在做两条腿走路,就此有点明白了。
不过同样尴尬,中国石油企业快撑不住了,未来飞机、轮船估计真要少用燃油,凯迪拉克要卖多贵的油车?这点买家心里其实挺清楚。消费者眼下喜欢混动车也好,电动车也罢,只要能省心顺手,都要买。哪些厂家能顺应这点,活得更久。但你看凯迪拉克,电动车折腾了好几年,销量还真没啥爆发力,有点像自己跟自己较劲,不替车企背书,我反而有点奇怪他们为何不更快调整路线。
刚才翻笔记时,还想起一次和销售聊过,他说:XT5的渠道策略挺讲究,价格下调后,入门车型的吸引力加强不少,但缺点是四驱选装让很多想买的客户犹豫。这细节反映出用户心理很现实,你喜欢能应付各种路况的SUV,买车时第一看四驱,这点不得不琢磨。
你不觉得这种技术升级和产品线调整,就像厨师改良家常菜一样?不是一下子上高档料,而是老菜加点新调料,尝起来更符合当下大家的口味。研发和供应链有点像厨艺比赛,好的厨师最懂顾客胃口,也会根据食材季节调整菜单,凯迪拉克这回就是这样操作的。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燃油车的价值到底还能撑多久?不单是政策问题,市场培养,新兴技术也在互相博弈。豪华SUV里,XT5还能撑起凯迪拉克半边天吗?我自己有点怀疑,但市场确实给了他们喘息的空间。你怎么看?这个价格和技术组合,是保守还是冒险?翻看车身上的徽标,冷冰冰的金属质感,像极了这段时间汽车界那种微妙的拉锯战——不情不愿,却又不得不互相依赖。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