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陷入交付迷局:高配插队低配苦等,谁在制造提车潜规则

#美女#

小米汽车陷入交付迷局:高配插队低配苦等,谁在制造提车“潜规则”?

今天打开手机,一则“小米SU7低配车主苦等三月”的消息冲上热搜,瞬间引爆了汽车圈。一位北京车主晒出自己的订单截图,9月底订购的标准版至今显示还需等待18-21周,而他朋友10月底订购的Max版却只需6-9周。这条吐槽像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全国各地低配车主的集体共鸣。

小米汽车陷入交付迷局:高配插队低配苦等,谁在制造提车潜规则-有驾

交付差异背后的价格游戏

走进任何一家小米汽车体验店,销售都会坦诚相告:现在低配车型排产确实紧张,生产线正优先保障高配。如果你急着提车,销售会悄悄建议:“加钱选装高阶智驾包,我们能帮你申请优先排产名额。”

小米汽车陷入交付迷局:高配插队低配苦等,谁在制造提车潜规则-有驾

这种“加钱提速”的潜规则,已在多个城市的小米汽车体验店悄然上演。打开小米汽车APP,不同配置车型的交付周期差异一目了然:SU7 Max版和选装空气悬架、高阶智驾包的Pro版,交付周期已缩短至6-9周;而未选装或仅选基础配置的标准版,交付周期仍停留在12-15周,较9月上市初期反而有所延长。

小米汽车陷入交付迷局:高配插队低配苦等,谁在制造提车潜规则-有驾

利润导向的产能分配

为什么小米要在交付上“厚此薄彼”?一位不愿具名的汽车行业分析师算了一笔账:小米SU7标准版的毛利率约8%-10%,而Pro版因搭载更大容量电池和更先进的智能驾驶硬件,毛利率能达到15%-18%,Max版及选装高价值配置的车型,毛利率甚至能突破20%。

小米汽车陷入交付迷局:高配插队低配苦等,谁在制造提车潜规则-有驾

“在产能尚未完全释放的情况下,优先生产高利润车型,是快速回笼资金、改善财务报表的最优解。”这一策略背后,是小米汽车的盈利压力。小米集团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智能电动汽车业务收入达89.7亿元,但仍处于投入期,尚未实现盈利。

从供应链角度看,核心零部件的供应瓶颈也加剧了交付差异。小米SU7高配车型搭载的宁德时代三元锂电池、英伟达Orin-X芯片等核心部件,供应优先级高于标准版使用的磷酸铁锂电池和入门级智驾芯片。

小米汽车陷入交付迷局:高配插队低配苦等,谁在制造提车潜规则-有驾

用户信任的裂痕

这种“高配提速、低配慢待”的现实,与小米造车初期的承诺形成鲜明对比。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曾在发布会上强调,“小米汽车将坚持公平公正,按订单顺序交付,绝不搞特殊渠道”。如今,这些承诺显得格外苍白。

小米汽车陷入交付迷局:高配插队低配苦等,谁在制造提车潜规则-有驾

社交平台上,低配车主的不满情绪持续发酵。某投诉平台数据显示,11月以来关于小米SU7“交付延迟”“区别对待”的投诉量环比增长200%,累计投诉量已超300起。有车主发起“退订接龙”,不到24小时就有120多人参与;还有车主组建“小米SU7低配维权群”,要求公开排产计划、按订单顺序公平交付。

小米汽车陷入交付迷局:高配插队低配苦等,谁在制造提车潜规则-有驾

“我们不是不能接受等待,而是不能接受不公平的等待。”一位广州车主的感慨,道出了很多低配车主的心声。

互联网思维与制造业的碰撞

小米汽车陷入交付迷局:高配插队低配苦等,谁在制造提车潜规则-有驾

在汽车行业专家看来,互联网企业跨界造车,往往擅长用流量思维做营销、冲订单,但在制造业最核心的产能管理、供应链协调、用户服务等环节,还存在明显短板。

“互联网行业讲究‘快速迭代、优先满足高价值用户’,但汽车行业的逻辑完全不同,交付公平性直接关系到品牌口碑,一旦信任崩塌,很难挽回。”传统车企如丰田、大众,即便面临产能紧张,也会严格按照订单顺序交付,除非出现特殊情况,绝不会轻易调整排产优先级。

小米汽车陷入交付迷局:高配插队低配苦等,谁在制造提车潜规则-有驾

危机中的转机

面对愈演愈烈的交付争议,小米汽车该如何破局?业内人士认为,关键在于平衡短期利润与长期用户信任。一方面,要加快产能爬坡和供应链优化,从根本上解决核心零部件供应瓶颈;另一方面,要公开透明地沟通排产策略,给予低配用户合理补偿,重建用户信任。

小米汽车陷入交付迷局:高配插队低配苦等,谁在制造提车潜规则-有驾

“小米可以借鉴其他新势力车企的经验,比如给延迟交付的低配用户提供充电权益、保养套餐等补偿,或者推出‘配置升级优先排产’的可选方案,让用户有更多选择。”

小米汽车陷入交付迷局:高配插队低配苦等,谁在制造提车潜规则-有驾

11月15日,有用户发现小米汽车APP上部分标准版用户的交付周期已悄悄调整为10-13周,较之前缩短了2周。虽然这一调整仍远低于高配车型的6-9周,但至少表明小米已意识到交付争议的严重性,正在尝试调整排产计划。

信任才是最长久的赛道

小米汽车陷入交付迷局:高配插队低配苦等,谁在制造提车潜规则-有驾

小米汽车的交付迷局,给所有互联网造车企业敲响了警钟:造车不是做手机、做互联网产品,不能只追求短期流量和利润,更要兼顾公平与责任。用户的信任,是企业最宝贵的资产,一旦透支,再想挽回将难上加难。

小米汽车陷入交付迷局:高配插队低配苦等,谁在制造提车潜规则-有驾

对于正在急速扩张的小米汽车而言,这场交付风波既是危机,也是成长的契机。如何在盈利压力和用户信任之间找到平衡点,将是其在造车赛道上必须攻克的第一道难关。毕竟,汽车行业的竞争是一场马拉松,而非短跑。唯有守住公平底线、珍视用户信任的企业,才能在这场长跑中坚持到最后。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