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和一个老友聊起智己LS9,聊到它的续航能力时,他半开玩笑地说:能跑这么远,打个比方,差不多就是从北京到郑州来回没加过油?我当时脑子一转,粗粗算了算,这个400公里级的纯电续航加上1500公里的综合里程,确实让这种大块头SUV的使用成本下降不少,油耗也降低到6.5L/100km,在同价位SUV里真算不错。
智己LS9放在30-40万的价位段,真的是蛮杀同级对手的。尤其是它的52kWh和66kWh两种大电池配置,和宁德时代合作的超级骁遥MAX三元锂电池,不光续航拉满,关键是它的低温表现相当让人放心。零下20度电量还能接近常温95%,曾经我断章取义说过新能源车冬天续航衰减大,这款车的电池技术算是打了我脸,实际用下来那个冷天表现爽朗得很。
再说性能和底盘,1.5T增程发动机+前后双电机四驱,综合功率接近400kW,4.9秒破百,这加速感跟同价位领克900、猛士M817比起来绝不落下风。尤其灵蜥数字底盘3.0那套后轮随动转向,开过LS9才知道,转弯灵活度简直让我怀疑是不是开了辆小型车,转弯半径4.95米,这居然是大SUV的尺度。你也知道,大颗车开个掉头不难受才怪。
至于豪华感,我刚才翻了下笔记,记下了全车用料:Nappa真皮、木纹饰板,还有B&O 25扬声器系统。说到这儿,给我发微信的朋友抱怨家里这辆普通中型SUV配置简直没法比,我也只好耸耸肩。氛围灯延伸到后排的设计,是那种能让司机和乘客同时享受的细节,当然售价比领克900更亲民些,也许能满足更多人的豪华梦。
不过说实话,辅助驾驶这块我有点犹豫。搭载520线激光雷达、英伟达Thor芯片,算力700TOPS,L3级别感知能力令人期待。但相比领克900使用了两颗激光雷达、虽然线数较低但软件成熟,究竟谁更稳妥我说不好。毕竟实际路况复杂,数据多并不代表全是优势——这段先按下不表。
对手方面,领克900是销量明星,月销破七千大关,15%的价格空间里,领克优势在于车载屏幕分辨率和后排娱乐旋转座椅设计;猛士M817则主打非承载车身越野硬核,适合玩极限路况;问界M8号称含华量超高,软件硬件一应俱全,销量过2万台;腾势N9加了三电机和智能蟹行,动力和灵活性都挺突出。相比之下,智己LS9凭借长续航、舒适配置和不错的综合价格,打造了一个均衡饱满的产品态势。
说个细节,昨天听修理工说,智己LS9的电池保护结构设计复杂,换句话说,维修成本肯定要高于普通插混车型,我之前一直以为增程电池结构简单不易损,这下又得调整看法。更重要的,是这车的成熟度,集团背书加上70年造车历史,给这款新玩家加了不少安全感。
我还没细想过,智己LS9这续航和性能配置,能不能成为大城市通勤加周末自驾的理想SUV?毕竟纯电续航四百多公里已经超过了一半插混车型的综合续航了,油耗低又舒适,停车位恰好适合它灵活掉头空间,是不是能形成城市家庭的第二辆车范本?
顺带提一个不着边际的猜测,随着越来越多SUV搭载520线甚至更高线数激光雷达,会不会导致自动驾驶硬件成本被拉高,进而影响车型售价和保值率?这块我心算了一下,保持700TOPS算力不变,激光雷达硬件升级可能占整车芯片成本15%-20%,等于是增加5000-8000元不等的成本,这部分车企最后咋消化还真是讲究技艺。
看完这组9字头的新势力,我们也得问问,增程+超级电池的路子走到底是不是大势?毕竟小鹏也在打类似组合牌(G01可达430km续航),未来谁能真正把技术和价格打出漂亮的组合拳,消费者也许才是真正的赢家。
你要是让我选,我倒挺想试试那套后轮随动转向系统和800V高压平台的配合,毕竟大车灵活起来比小车还爽,这可不是随便哪个豪华SUV都敢搞的配置。这细节,就像三把零重力座椅那样,看似小玩意儿,其实坐到身上是真有感受的——你说呢?
本作品由作者原创完成,内容由人工写作,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产生。 AI主要用于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和灵感拓展,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创作。
本声明旨在表达本作品的内容旨在信息交流和观点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 如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信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