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曾经的新能源汽车领域“狂飙”代言人,五年间销量从42.7万一路飙升至427万辆,一时风头无两,成为行业公认的标杆。它像高铁列车一样一骑绝尘,国内眼看要复制“新能源版丰田神话”。然而,2025年刚到,画风突变。不出意外的是,企业成长的故事总有高潮后的回落,只是这次来得更快、更急、更猛烈一些。
先看眼下局面:皇牌老车型销量同步下滑,新派车型齐齐哑火。本该震撼市场的新车——无论是海豹05 Dmi、唐L、汉L、腾势Z9/N9还是仰望U7——表现大多不及预期。眼下能扛起大旗的,竟然只剩下主打性价比的海狮05 EV和方程豹钛3 EV两款“小鲜肉”。这阵仗,和当年每推必爆形成鲜明对比。
为何如此?“敌军围城”是关键。吉利、奇瑞、长城这些老炮,近几年忽然打了鸡血,新平台新技术一茬接一茬,产品力差距肉眼可见地缩小。吉利银河系列销量更是月月10万辆+,已成比亚迪最强劲敌。新势力也没闲着:理想、问界占据高端市场C位,反让比亚迪沦为“落后班长”;下沉市场有小鹏、零跑联手啃食15万元以下大盘,小米也虎视眈眈。这一回合,比亚迪的护城河,眼见着被蚕食。
但真正让人忧心的,是比亚迪自身问题逐步暴露。第一,凭单项技术领先的老路越来越难走,综合产品竞争力不再拔尖,设计甚至成了短板——谁会想到老大哥也跟不上设计潮流了?第二,推新车型像下饺子一样,结果预算、资源和传播被瓜分,每个车型的存在感都像雨滴落进大海——想找一个爆款,反而变成大海捞针。
若说以前坐拥光环还能“闭眼冲”,如今不得不猛踩刹车。比亚迪高层也承认:“产品力优势减弱,资源过度分散”。于是,“战略撤退”就提上日程。2024年,小范围试水不灵的车型干脆暂停,宋L GT延期,技术冲高的计划搁置,先控制风险。同期,腾势N8L直接推迟到2026年春,宁肯把时间花在深度打磨,也不和理想、问界死磕主场。这波操作,明摆着“宁愿慢,也要稳准狠。”
归根结底,大量“新瓶装旧酒”换不来销量爆发,反而让团队和渠道疲于奔命。最后,比亚迪索性聚焦,明明白白地告诉全世界:未来一年我就全力押注U8 L、U7、海狮06、钛7四款核心车型。比起漫天铺货的广撒网,如今比亚迪拥抱“少而精”,要在各细分领域建立绝对壁垒。这样至少每款都能拥有舞台中央的聚光灯,而不是角落里自娱自乐。
当然,瘦身只是前奏,硬核的还是绝对技术。以往比亚迪靠堆参数、玩技术卡位实现领先。现在,新老对手们你追我赶,今天纯电大空间,明天智驾大模型,科技内卷盛况比娱乐圈还卷。比亚迪也深知只靠“堆销量”走不长远,立刻调整资源,砸钱押宝超级E平台、下一代智能驾驶。鬼知道未来新能源市场风向变得多快,没有技术大杀器,真有可能一夜之间从“网红”变“死胖子”。
事实上,这波调整不仅是被动应对,更是一种主动升级。几年前风口上的比亚迪或许误判了对手速度,“关起门来我最强”——结果别人已经追到门口还在吹口哨。要知道,吉利、理想、小鹏、零跑、小米们都不是省油的灯,谁都想分一杯羹。比亚迪深知再硬拼下去就是两败俱伤,与其量大起伏,不如收缩阵线直取关键点。这是一种高水平的务实,也是长跑中唯一能活下去的方式:逐渐割舍短期局部胜利,换来长远厚积薄发。
看一眼最新销量:7月份卖出344,296辆,环比下跌8.8%。1到7月总计249万辆,同比增长仍达27%,但国内压力山大。比亚迪押注“慢下来”,不是认输,而是主动换挡,调头朝着更厚实的产品与技术蓄力。预见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厮杀才刚刚开始,比亚迪的这次刹车,或许才是向前发力的下一步。洗牌路上,牌面永远在变,唯一能不变的,就是比别人更早一步洞察变化并决定转向。请记住:真正的高手,不在乎一时的速度,而在乎对方向的把控和最终的终点。
本文以弘扬社会正能量为宗旨,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及时回应。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