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
华为造车往事:那段被遗忘的北汽序章
很多人记得问界,知道赛力斯。但很少人知道,华为在汽车领域的第一个合作伙伴,其实是北汽。
那是2017年9月。华为与北汽签下第一份战略协议。比后来广为人知的赛力斯合作早了整整两年。这份协议很低调。低调到几乎被遗忘。
为什么是北汽?
当时华为刚进入汽车领域。没有经验。没有案例。北汽愿意放下身段。与这个“新玩家”共同探索。这需要勇气。巨大的勇气。
2019年,双方共建“1873戴维森创新实验室”。名字很长。抱负更大。他们要共同研发智能网联电动汽车技术。
后来。极狐阿尔法T来了。极狐阿尔法S华为HI版也来了。后者搭载华为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这是华为技术的首次大规模上车。意义非凡。
但市场是残酷的。
极狐阿尔法S华为HI版定价39.79万元。这个价格不菲。销量确实不尽如人意。被称为“销量最差的华为系车型之一”。现实总是比理想骨感。
为什么华为选择与北汽、赛力斯这样的伙伴合作?而不是更强的车企?
答案或许很简单:强者更愿意掌握自己的“灵魂”。而当时的北汽和赛力斯,更需要华为的技术。也更能给华为足够的话语权。
这不仅仅是商业合作。更是一种相互成就。
北汽需要华为的智能化能力。华为需要北汽的造车经验。和——最重要的——信任。
2025年9月,华为与北汽将合作升级为“车企+华为科技全生态”战略共同体。未来三年投入200亿元。故事还在继续。
回头看。那段被遗忘的序章。恰恰奠定了华为智能汽车技术的基石。
没有北汽的极狐。可能就没有后来的问界。没有早期的探索。就没有今天的成熟。
每一个今天强大的生态。都始于昨天那个不被看好的开始。华为的汽车之路如此。许多创新也是如此。
时间从不辜负认真的探索者。即使那些探索,曾经寂静无声。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