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YU7上市3分钟,订单狂飙20万台。
雷军在发布会上把劳斯莱斯、迈巴赫拖出来“吊打”——悬浮车标?和劳斯莱斯同款!后排座椅角度?比迈巴赫多1度!隔音?只比库里南差一点!
最后亮出价格:25万。
网友炸了:“保时捷买不起,小米刚好装个逼!”
这不是偶然。13年前小米手机初代横空出世,1999元的价格对标5000元的苹果三星,山寨机一夜之间被血洗。
如今同样的剧本在汽车圈重演。
平替的真面目:省掉300%的智商税
平替不是廉价货,而是用效率革命干掉行业暴利。
传统车企卖一辆30万的车,成本可能只有15万,剩下15万是渠道分成、品牌溢价和广告费。
小米直接掀桌子:自建工厂砍掉中间商,官网直销消灭经销商差价,用卖手机的互联网逻辑造车。
供应链更是小米的杀手锏。
中国新能源产业链成熟到螺丝钉都能找到10个供应商竞价,小米靠整合能力把Model Y同配置车型成本压低了30% 。
雷军说:“小米的护城河是效率。”
翻译成人话:别人赚300%才肯卖,我赚10%就够。
这届年轻人,就吃“装得起的体面”
2024年快消品市场出现魔幻数据:销量涨了4.4%,均价却跌了3.4% 。
“不是XX买不起,而是XX更有性价比”的梗全网刷屏。
经济增速放缓后,80%的中产都在偷偷省钱。
买不起保时捷的年轻人,用小米YU7圆豪车梦;觉得戴森太贵的宝妈,换小米电吹风照样吹出造型。
雷军早就看透:“奢侈品之外,所有品牌溢价都是泡沫。”
小米电视占中国24.2%份额,空气净化器拿下半壁江山,凭的就是让月薪5000的打工人,过上表面光鲜的生活 。
红海抢食术:专切成熟市场的蛋糕
小米从不冒险开荒,专挑别人验证过的肥肉下刀。
当年手机战场,高端有苹果三星,低端是山寨机乱斗。小米卡在1999元黄金点,上下通吃。
现在汽车圈复制神操作:25万定价精准捅穿中产心理防线——比特斯拉便宜10万,比国产新势力配置高,比BBA年轻时髦 。
更狠的是生态捆绑。
小米SU7车主用中控屏一键开空调,小爱同学指挥扫地机器人。
传统车企卖的是发动机+铁皮,小米卖的是“人车家”全套体面生活 。
争议漩涡:抄袭争议下的生存法则
“保时米”“法拉米”的嘲讽满天飞。
但用户用订单投票:YU7锁单24万台,等车排到明年 。
业内人点破关键:“众泰抄保时捷卖15万被骂死,小米抄却爆单?因为众泰只有壳,小米给的却是冰箱沙发大彩电!”
车机系统流畅度超特斯拉,收纳空间设计让宝妈狂喜,连防晒功能都碾压竞品 。
资深分析师梅松林警告:“当小米销量对标特斯拉时,安全质量更要看齐保时捷。”
毕竟装逼的前提是:别开着开着掉轮子 。
平替的致命诱惑:让巨头颤抖的性价比
特斯拉销售这个月提成少了三成,问界门店冷清到拍蚊子。
小米YU7的射程范围内,科技企业最先遭殃,接着是新势力,最后才轮到传统车企 。
手机行业已验证的规律正在汽车圈重演:
红米799元血洗山寨机时,华为靠自研麒麟芯片守住高端阵地。
如今汽车战场,当小米用冰箱彩电沙发卷翻行业,能对抗的只剩拥有三电核心技术的比亚迪,和智驾领先的问界 。
雷军用25万撕开的裂缝,早不是价格战那么简单。
他在重塑老百姓心里那杆秤:当你再看到豪车标价,会下意识想——“小米做的话,该卖多少?”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