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今天聊一个大家都很熟悉的汽车品牌——本田。
在很多人,尤其是一些70后、80后的记忆里,本田车几乎就是“靠谱”的代名词。
那时候谁家要是买了台雅阁或者CR-V,那可是件大事,代表着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什么“买发动机送车”的段子,虽然是句玩笑话,但背后说的就是大家对本田技术,特别是发动机技术的极度认可。
皮实耐用、省油、保值率高,这些标签牢牢地贴在本田身上,让它在中国市场风光了很多年。
但是,时代真的变了,快得让人有点反应不过来。
最近本田公布了今年的上半年销售数据,数字一出来,可以说让不少人都惊掉了下巴。
2025年1月到6月,本田在中国总共只卖了31万多台车,和去年同期比,一下子少了差不多四分之一。
这个下滑幅度,已经不能简单地用市场不好来解释了,这背后肯定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曾经那个在中国市场呼风唤雨的日系巨头,如今为什么会陷入这样的困境呢?
咱们先把时间线拉长一点看,就能发现本田的这个问题其实不是今年才出现的,而是已经持续了好几年了。
最辉煌的时候是2020年,那一年本田在中国卖了超过162万辆车,可以说是走上了巅峰。
但是,从那之后,下坡路就开始了。
2021年,销量开始下滑,降到了156万辆,当时可能还没引起太多人注意。
到了2022年,情况就变得明显了,销量掉到了137万辆,下滑超过了12%。
2023年,继续往下掉,卖了123万辆。
而到了2024年,可以说是迎来了一次真正的暴击,销量直接跌破了100万辆大关,只有区区85万多辆,一年之内销量就蒸发了将近三分之一。
要知道,自从2015年以来,本田在中国的年销量就再也没低过一百万,这个数字就像是一个重要的心理防线,一旦失守,对品牌形象和市场信心的打击是非常大的。
现在到了2025年,上半年的数据又是一个超过24%的下滑,这说明情况非但没有好转,反而可能还在恶化。
那么,到底是什么把曾经的优等生逼到了这个地步?
其实原因很复杂,但最核心的,也是最要命的,就是中国的汽车市场已经彻底变天了。
以前我们买车,看的是三大件:发动机、变速箱、底盘。
本田在这些传统机械领域,确实有很深的功力,这也是它过去成功的根本。
但现在呢?
你去问问身边想买车的朋友,尤其是年轻人,他们聊的是什么?
他们会问这车的电池是哪家的,续航里程扎实不扎实,车里那块大屏幕用起来流不流畅,有没有智能驾驶辅助,能不能在车里K歌、看电影。
根据最新的数据,今年6月份,在中国卖出去的新车里,新能源车的比例已经超过了53%,也就是说,一半以上的人买新车已经不再选择纯燃油车了。
这场由中国自主品牌引领的新能源和智能化浪潮,就像一场突如其来的海啸,而本田就像一艘虽然坚固但航向调整缓慢的巨轮,一下子就被拍蒙了。
你看我们的国产品牌,比亚迪的混动技术把油耗做到了比日系车还低,同时动力还更强,价格也更有优势;理想汽车直接把家里的客厅搬进了车里,大彩电、大冰箱、舒服的沙发,精准地抓住了家庭用户的需求;更不用说像华为、小米这些科技公司下场造车,它们把做手机的思路带到了汽车行业,车机系统做得跟智能手机一样流畅,软件更新速度非常快,不断给用户带来新功能。
在这样的对手面前,本田推出的那几款电动车,无论是在设计上,还是在智能化体验上,都显得有些力不从心,跟不上节奏。
这就好比大家都在玩智能手机了,你还守着你那个质量特别好、特别耐摔的功能机,虽然它本身没做错什么,但就是被时代淘汰了。
如果说外部市场的剧变是给了本田沉重一击,那么它自身出现的问题,则是在这伤口上又撒了一把盐。
这个问题的核心,就是它引以为傲的品质口碑正在动摇。
过去,“开不坏的本田”是刻在消费者心里的金字招牌。
但现在,我们看看今年的召回新闻,情况就有点吓人了。
就在2025年的1月份和6月份,广汽本田和东风本田两次大规模的召回,涉及的车辆总数加起来接近180万台。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
这比它2023年和2024年两年在中国的总销量加起来还要多。
而且被召回的还不是什么边缘车型,恰恰是雅阁、CR-V、思域这些销量支柱。
这就好比一家以安全闻名的航空公司,被曝出主力机型存在重大安全隐患,这对乘客的信心是致命的打击。
当一个品牌最核心的优势变成了它最大的槽点时,消费者心里的那杆秤自然就会倾斜。
当然,面对销量持续下滑和市场的巨大压力,本田也不是完全没有动作。
它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开始采取措施自救。
比如在2024年,就下定决心关闭了在中国广州和武汉的两家工厂,主动把燃油车的年产能砍掉了近五十万辆。
这是一种壮士断腕的姿态,意味着它承认燃油车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必须为电动化转型腾出资源和空间。
紧接着,广汽本田和东风本田的新能源汽车工厂也相继建成投产,摆出了一副要在电动车领域大干一场的架势。
这些举动表明,本田高层已经认识到,再不彻底转型就真的没机会了。
只是,建工厂、出新车,只是转型的第一步。
真正的挑战在于,这家有着深厚工程师文化和严谨流程的传统车企,能否真正理解并适应中国市场如今这种快节奏、高强度、用户需求日新月异的竞争环境。
造电动车,不仅仅是把发动机换成电机和电池,更是一场关于软件、生态和用户体验的全新战争。
本田的转型之路,显然才刚刚开始,前方的挑战依然巨大。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