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来袭,天窗变瀑布!4S店靠排水孔月赚百万,你的爱车正被淹废

相信很多有车的朋友,特别是那些爱车带天窗的,可能都遇到过一个让人摸不着头脑的烦心事。

在一个下着大雨的晚上,或者刚洗完车,您可能会突然发现,车顶的阅读灯附近,或者沿着前挡风玻璃两侧的A柱内饰板,竟然渗出了水渍,有的甚至会滴下水来。

这时候,心里肯定会咯噔一下,第一反应通常是:坏了,车子漏雨了!

是不是天窗的密封胶条老化了,不严实了?

暴雨来袭,天窗变瀑布!4S店靠排水孔月赚百万,你的爱车正被淹废-有驾

这是个大问题,得赶紧去修。

当您怀着这样焦虑的心情把车开到专业的维修店时,很可能会得到一个让您心脏骤停的报价,说需要更换整个天窗总成,费用动辄上万,甚至几万元。

然而,一个可能让很多人都意想不到的事实是,导致这场车内“水灾”的罪魁祸首,可能根本不是什么密封条老化,而仅仅是几根被我们忽视了的,比饮料吸管还要细的小小排水管堵住了。

今天,我们就用最朴实的大白话,把这个关乎我们钱包和行车安全的天窗排水问题,彻彻底底地聊个明白。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个关于汽车天窗设计的“反常识”知识。

汽车天窗,从它被设计出来的那一刻起,工程师就没指望它能做到百分之百的滴水不漏。

暴雨来袭,天窗变瀑布!4S店靠排水孔月赚百万,你的爱车正被淹废-有驾

您可以想象一下,车顶那圈橡胶密封条,常年经受风吹、日晒、雨淋,以及开关天窗时的摩擦,热胀冷缩,它的老化和变形是必然的,指望它像潜水艇的舱门一样绝对密封,是不现实的。

所以,工程师们采用了一种更聪明的办法,叫做“以疏代堵”。

简单来说,就是在天窗玻璃的四周,设计了一个凹陷下去的结构,我们称之为“导水槽”。

这就好比在我们家里的阳台上,地漏周围的地面总是会低一些。

下雨的时候,绝大部分雨水会被密封条挡在外面,但总会有一些顽固的雨水会突破这道防线,渗进导水槽里。

这完全是正常现象,也是在设计预料之中的。

暴雨来袭,天窗变瀑布!4S店靠排水孔月赚百万,你的爱车正被淹废-有驾

而导水Trough的玄机,就在于它的四个角落,通常都各有一个小孔,这就是我们今天的主角——天窗排水孔。

这四个小孔分别连接着四根隐藏在车身立柱内部的软管,两根在前方的A柱(就是前挡风玻璃左右两侧的柱子)里,两根在后方的C柱(后挡风玻璃左右两侧的柱子)里,它们就像四根秘密通道,负责将导水槽里收集到的雨水,安安静静地引导到车子底盘下面排出车外。

一套健康的排水系统,工作效率非常高,您倒一瓶500毫升的矿泉水进去,基本上五秒钟之内,就能在对应的车轮附近看到水流出来。

然而,这套看似完美的系统,在我们的日常用车环境中,却面临着一个巨大的挑战。

我们生活的城市里,空气中充满了灰尘,路边的树会掉落叶子、花絮和细小的果实,鸟儿偶尔也会留下“纪念品”,再加上我们洗车时残留的洗车液泡沫和水蜡,所有这些杂物都会随着雨水一起汇集到天窗的导水槽里。

天长日久,这些东西混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层黏糊糊的淤泥,我们把它戏称为“城市包浆”。

暴雨来袭,天窗变瀑布!4S店靠排水孔月赚百万,你的爱车正被淹废-有驾

当这些淤泥被水流冲进细小的排水孔时,麻烦就开始了。

这个堵塞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就像我们家里的洗手池下水道一样,一开始只是水流得慢一点,到最后就彻底堵死了。

当排水孔堵塞达到一半左右时,排水速度会明显变慢。

平时下点小雨可能还感觉不出来,可一旦遇到暴雨,或者您把车停在了有一定倾斜度的路面上,导水槽里的积水来不及排走,就会越积越多。

这时候,您来一个急刹车或者转弯,积水由于惯性作用,就可能从导水槽的边缘满溢出来,直接渗入到车顶的内饰层里。

水会顺着内饰板往下流,最先遭殃的就是我们的脚垫。

暴雨来袭,天窗变瀑布!4S店靠排水孔月赚百万,你的爱车正被淹废-有驾

您可能会发现脚下总是潮乎乎的,车里还有一股挥之不去的霉味,还以为是自己鞋底带进来的水,其实这已经是车内菌落开始滋生的信号了。

如果堵塞情况进一步恶化,达到了百分之八十以上,那导水槽就彻底变成了一个小型的“车顶水库”。

您在开车经过减速带或者颠簸路面时,甚至能清晰地听到车顶传来“咕咚咕咚”的水声,这就是积水在里面晃荡的声音。

大量的积水会浸透整个车顶的隔音棉和内饰板,让它们像一块湿透了的海绵。

更危险的是,我们车顶的阅读灯、天窗控制开关等电子模块,就在这个区域。

这些精密的电子元件开始被迫“泡澡”,轻则导致功能失灵、电路短路,重则可能因为短路产生电火花,一旦引燃了干燥的顶棚材料,后果不堪设想。

暴雨来袭,天窗变瀑布!4S店靠排水孔月赚百万,你的爱车正被淹废-有驾

当排水孔百分之百完全堵死的时候,就进入了最糟糕的阶段。

积水彻底无路可走,只能“倒灌”。

它们会寻找最低的路径,沿着A柱和C柱的内侧向下流淌。

而这些柱子里面,并不仅仅是钢筋铁骨,还包裹着整车最重要、最复杂的电线束。

特别是A柱内部的线束,连接着一个叫做BCM(车身控制模块)的核心部件。

这个BCM,我们可以通俗地理解为汽车的“大管家”或者“中枢神经系统”,它控制着全车的灯光、门锁、车窗升降、雨刮器、喇叭等等几乎所有的车身电器设备。

暴雨来袭,天窗变瀑布!4S店靠排水孔月赚百万,你的爱车正被淹废-有驾

一旦这捆线束被水长时间浸泡,铜线就会开始氧化腐蚀,生出绿色的铜锈,包裹线束的绝缘胶皮也会发胀、变脆、腐烂。

您的爱车就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无法解释的“灵异现象”,比如车灯不受控制地乱闪,雨刮器停不下来,车窗突然失灵等等。

而要修复这一切,更换一个BCM模块加上复杂的线路排查和工时费,花费通常都在数千甚至上万元。

更可怕的是,水流还会继续向下蔓延,可能会淹到座椅下方的安全气囊传感器。

这些传感器一旦受潮损坏,可能导致两种致命后果:一是在发生碰撞时,气囊无法正常弹出;二是在您正常行驶时,它可能突然误判,给您一个出其不意的“惊喜”,导致气囊弹开伤及驾乘人员。

了解了这些原理之后,我们就能明白,当车内漏水时,直接将矛头指向“天窗密封条老化”并要求更换总成,很多时候是一种信息不对称下的“过度维修”。

暴雨来袭,天窗变瀑布!4S店靠排水孔月赚百万,你的爱车正被淹废-有驾

疏通一根小小的排水管,可能只需要几十到一百多元的工时费,而更换一套天窗总成,利润则要高出几十倍甚至上百倍。

在巨大的利润差异面前,一些维修机构会选择性地向车主提供那个最昂贵,而非最对症的解决方案。

作为普通车主,我们其实完全有能力自己动手,花小钱解决大问题。

我们只需要一瓶矿泉水,就可以做一个简单的诊断。

把天窗完全打开,找到导水槽角落的排水孔,然后将水慢慢倒在孔的周围。

如果几秒钟后,在同侧的车轮后方能看到顺畅的水流出来,说明管道是通的。

暴雨来袭,天窗变瀑布!4S店靠排水孔月赚百万,你的爱车正被淹废-有驾

如果水半天都下不去,或者只是在车底滴滴答答,那就说明堵塞了。

如果确认堵塞,我们完全可以自己动手疏通。

在网上或者五金店花不到四十块钱,就能买齐三样工具:一根几米长的管道疏通软钢丝、一瓶不伤害橡胶管道的生物酶疏通剂和一对可以安装在排水孔上的不锈钢小滤网。

疏通的步骤也很简单:先用湿布或小刷子把导水槽里的杂物清理干净,然后将疏通钢丝旋转着慢慢伸进排水管,遇到阻力就轻轻地来回抽动,把堵塞物捣松。

接着,灌入一些生物酶疏通剂,让它静置十几分钟,分解掉顽固的油泥和腐烂物。

最后用大量清水冲洗,直到水流顺畅为止。

为了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再把不锈钢滤网安装在排水孔上,就能有效阻挡大部分树叶和杂物进入管道。

整个过程,可能比做一顿饭的时间还短,却能为我们省下大笔的维修费用,更重要的是,让我们对自己的爱车多了一份了解和掌控,不再因为信息不对称而任人宰割。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