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溧水街头,一抹崭新的“蓝”正悄然改变城市出行图景。前不久,一批由溧水本土车企自主研发的纯电动公交车,正式交付溧水公交公司。从研发到生产,再到交付上牌,这款公交车的每个细节都镌刻着绿色出行的“溧水基因”。
一条线路的“低碳经济学”
走进开沃集团总装车间,工人们正对最后一台即将交付的公交车进行电控系统调试。“这次交付的6辆公交车的整车控制器由我们自主研发,通过集中计算资源,大幅提升整车控制功能,确保系统的实时性和安全性。”开沃集团华东区域销售副总经理陈小亮介绍。
这款车长8.5米,设有17个座位,最多可容纳66名乘客,续航里程近270公里,足以满足城市公交一天的运营需求。“它的电池系统非常出色,全区域寿命长达8年容量,保持率高达80%。”陈小亮说。
与传统柴油车百公里油耗28升相比,这款“低碳能手”百公里电耗仅65度,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70千克,提供了货真价实的城市绿色出行解决方案。
一辆车的“温度设计”
清新蓝色涂装,辅以绿色、白色装饰图案点缀,简约又不失活泼,车身上“溧水公交”标识清晰醒目……这是恒天领锐最新交付的6辆纯电动公交车,目前正在办理营运手续,预计本月中旬投放溧水街镇线路。
走进车厢,深灰色的乘客座椅搭配橙色饰边,简约中透着活力。座椅采用高密度透气材质,靠背曲线符合人体工学,为乘客带来舒适乘坐体验。车内地板采用紫色六边形图案设计,辅以黄色线条勾勒,时尚感十足。
“从外观到内饰,我们倾注了很多心思。”恒天领锐销售公司总经理马志鹏介绍,这款6.8米长的小型公交专为乡镇线路量身打造,其智能终端系统可实时监控车辆状态、远程诊断故障,LCD电子路牌和信息显示屏为乘客提供精准线路信息。
一座城市的交通“智”造
溧水公交的“本土化”进程始于2012年。当年,首批溧水制造的南京金龙柴油公交车投入运营,开启了公交装备“本地造”先河。十余年间,溧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开沃、比亚迪、恒天领锐等企业相继扎根,形成完整产业链。
截至目前,溧水在营公交车中近70%产自本地,其中纯电动车辆达219辆、氢能源车11辆。溧水公交公司副总经理章宇介绍,“我们通过公开招投标,根据不同路况定制设计不同车型,逐步替换燃油车。”
从柴油车到纯电动,再到氢能源,溧水公交的每一次升级,都伴随着本地产业链的成熟和技术突破。无论是穿梭于乡村公路,还是行驶在宽阔的城区主干道上,如今,这些“溧水造”公交车已融入溧水的街巷肌理,为市民公共出行提供平稳舒适的乘坐体验。
在这场绿色变革中,“溧水造”正用扎实的技术与细腻的人文关怀,打造城市出行新空间。
记者:陶燕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