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到展厅那会儿,就被这款仰望U8L鼎世版的气势震了一下。那线条,一看就知道用心了,尤其是车头的鼎意象,那个菱形点阵灯一亮,确实有点会讲故事的感觉。有人在旁边说:这是中国老文化和现代科技的碰撞。我心想,也只是一句话,但看出它真的想表达尊贵与文化的融合。
我试着摸了下车门,把手和内饰那块实木,是真正的木头,手感软硬适中,油漆细腻,像拿到一块雕刻的古董。不知道你是不是也会觉得,豪华车里用木头,感觉比那种大理石或塑料更有温度。但玩真皮、实木,也意味着成本要高不少,我估算单块实木素材在几百到一千块不等(这段先按下不表),这让我不禁想,供应链上这块料,估计得提前半年就订好。
会不会有人觉得,这车价格128万,跟进口比啥的不能比?坦白说,同价的揽胜七座版也得130左右,奔驰GLS标准款差不多也在125-135范围内。不错呀,还多了点硬核黑科技,比方说那易四方四轮扭矩控制。这玩意儿?很像我们开车打方向盘倒车,打死也到不了地面主动调节这程度,但它能让你原地掉头、在窄巷中刹那间转完,确实厉害。我想问问,90%的消费者用到这些专业术语的几率有多大?我猜极少。
说到技术,我刚才翻了下笔记/相册,看到一张图片是底盘,环绕着一圈电线和液压管,细碎得像你家阳台堆的菜叶。仰望U8L用的云辇-P系统,是液压+电子的混合底盘,像给车装了个稳压器,过滤掉大部分颠簸。有人说,这车像在用肉眼感受路面的感觉在增强。我心里直想:液压、电子结合,像极了我们买汽车座椅,一个弹簧+减震器,单依靠机械就不会那么柔,但也更费工。
我还有个疑问,像这类豪华SUV,真正用到的驾驶辅助,能达到自动领航这个程度多大?有人说:国内以为能自动驾驶,实际上还是角落里的人在盯着。这车天神之眼激光雷达,能自动识别道路、车辆、行人,还能自动泊车。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真的自动驾驶和辅助在实际路况中,区别有多大?我想可能还得看个人体验吧。
现在聊点生活感。工作日早上逼仄的通勤,开着这车进去,第一感觉就是——空气都被熏陶得不同。座椅的按摩功能我还没用完,捷径就是发微信稳当点。我和朋友闲聊,他说:你那车会不会太复杂?其实没想过,豪华车的复杂,是制造工艺的一部分,但操控起来,还是需要手感平顺。就像那天我修车的人说的:这车中控多屏幕,确实炫,但有时候用起来,真觉得麻烦。是啊,豪华科技越多,维护和故障的几率也在上升。
我还忽然想到:如果让普通司机用它,可能会觉得太大会玩。这车里那两个副驾娱乐屏,能让乘客玩到花,其实挺值的,但日常用起来,是真享受还是炫耀?我也不太清楚。我猜测,厂家可能更看重标志性效果,像那块满屏幕的仪表盘,看着就像未来的界面,但实际用起来是不是一直在调节亮度、按钮?哎,这也算个日常烦恼。
考虑到百公里成本,刹车、空调、电子设备耗电和电机,粗算差不多五六块钱一公里(这段估算,体感偏向),平时开下来,算上充电,还是挺贵的,但那种大气场,还是贵有贵的底气。再加上18点按摩这个功能,税后确实会觉得花得值。
一位曾在4S店工作的销售朋友曾悄悄说:这个尺寸,用起来就像搬家,车大,路上叫个车难。我当时还笑着说:那我倒更喜欢这种 大气,不用缩缩缩。但说实话,开惯了中型SUV,突然跳到这个规格,要适应一段时间。你是不是也会觉得,豪车越大,操控感、驾乘感其实是相反的?好比开辆大卡车,空间宽,操作都要慢半拍。
说到设计上的文化元素,认真看那鼎字,配色用的黑金、金色,与纹理细节,真是带点宫廷气息。我猜,这次比亚迪想借中式文化提高中国制造的气场。真正出门后,看到路人反应多少?哇,这是中国元素的豪车?还是感受不到文化底蕴?这种感受很难量化,但它让我觉得,文化符号做得好,能增加一份文化自信。
我还想,未来这样的豪华阵容会不会像苹果的新款手机一样,每年都升一级?毕竟,技术和设计都在飞速前进,没有哪个品牌能一直停步。以前觉得,豪华就是大车、好皮料,但这个U8L用科技堆砌、文化润色,很像把文化中的豪华重新定义了一次。
这让我暗自思考:你说像我这样的普通用车者,对这些高端科技和文化元素到底有多大需求?还是只是看得雅观、用得舒服。重点也许不在全都懂,而在用得顺手。可如果哪天,这技术出点差错,咱们还能笑着说:没事,技术就像家用电器,不能全靠靠谱,但用着舒服就行了。
就这样吧,眼前这辆气派的豪华SUV,细节之中藏着不少人情味。你觉得,用它出门最在意的是什么?那块隐藏的文化标志,或者那满屏的科技秀?或者,纯粹就是那份大气?我倒更想知道,哪个细节会让你觉得,仰望U8L是值得期待的未来。
全部评论 (0)